博客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現代人生活形態,越來越多的人只讀博客不讀新聞,也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寫博客的潮流。每一天有7万5千個博客登錄。商家已將博客視之為兵家必爭之地。
這股風遲早要吹進教會內,因此有創新精神的牧師已投入了寫博客的大潮,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想借博客來牧養新一代的基督徒,這些年青人將許多時間花在了電腦桌前。牧師寫博客,無疑就与年青人常常在一起了。效果是十分明顯的。
首先牧師与年青的會友的溝通方式是他們十分喜愛的方式,這些年青人其實對信仰并不排斥,只是對傳統的教會的方式不适應,牧師發現每天花上几分鐘在博客上寫靈修,寫故事,寫建議,甚至比花上几個小時寫的講章更容易為年青人接受,有不少牧師甚至花上20%以上的時間來寫博客和更新网站,有些教會甚至還聘請數碼牧師,專門從事教會网站工作。
一個人數只有百人的教會,其牧師的博客网,每天訪問的人數可達數百,而千人教會牧師的博客网,每月的訪客也在几万以上。博客顯然成了牧師牧養,教導的有效輔助手段。
國際网路進入社會大眾的生活已近十年,隨著网路的普及和新一代的長大,今天的教會的會眾更傾向于快速和丰富資訊生活。傳統教會的講道和坐在教堂里被動式的听道,已漸漸被网路動搖了,而博客在教會內的興起,是一個反映,也可能是一個趨勢。
并不是所有教會都适合牧師博客牧養的模式。會友年齡偏大的教會,還是喜歡傳統的牧養方式,他們并不習慣上网讀博客,更不愿意在博客上寫回應。
另一個原因是在牧師上。傳統上牧師的專長在于說。寫是他們的弱項,而寫博客必須“寫”,牧師講道可以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一到鍵盤上,卻無法打出完整的句子來。不少牧師的博客,要么只有照片,要么几個月都不更新內容。這种博客网將毫無功效可言。
牧師除了要加強寫作練習外,恒心還是一個關鍵。不少牧師都認識到,雖然博客牧養形式的發展的遠景尚不明确,但其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年青的一代已被世界上各色的博客牽著鼻子走了。如果教會不介入,所引發的變化,將是巨大的。
有人甚至將牧師寫博客牧養教會与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相提并論。當然任何人提到教會的變化時,總愛提起馬丁路德,來引發眾教會的注意,因此不以為然的人當然是大有人在。(博客又稱為部落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