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超人歸來, 為何放棄 “美國方式”?

朱易
8/25/2006


電影《超人歸來》果然大受歡迎,觀眾從歸來的超人的一舉一動中,還是可以看到超人初來地球時的縮影,因此,無論是老觀眾,還是新觀眾,都十分享受。

老觀眾也發現歸來的超人,与以前的超人的有許多的不同。而最大的不同,也許就是,歸來的超人放棄了所謂的“美國方式”。

以前的超人,其行事准則是,“真理,公義和美國方式”。超人所代表的是以美國价值為主軸的美式英雄。當然,觀眾眼中的超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的美國英雄。

超人此番歸來,一改常態,轉而遵行“真理,公義和良善”。超人他在回答人們詢問他為何忙于救災救難,幫助世人時,他的回答是,因為他時時刻刻都可以听到來自世界各處的痛苦哭聲,他的同情心和向善心,驅使他不得不投入“一個人拯救世界”的使命當中,而無法置身“世”外。

因此歸來的超人,不再是出于愛國情怀投入救助人類的工作,而是出于良善,而奉獻一己的力量。

歸來的超人為何要放棄“美國方式”,或者說電影制作人為何要改“美國方式”為 “良善”? 這是許多人十分好奇的。

超人歸來的劇作家的解釋是,世界變了,已經与以前的世界不一樣了,而實際上,超人本身就是外來人,因此他來到地球上,不僅僅是為了美國价值和美國利益, 而是為了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和普世价值,因此超人是國際英雄, 而不僅僅只是個美國英雄。

一般認為,電影公司著眼于全球市場,著眼亍全球的市場競爭力,當然不愿意超人太過美國化,如果超人的美國方式的色彩太濃,將會影響《超人歸來》在第三世界國家的上座率。

其實,不僅僅是電影公司有這种國際化傾向,許多新聞媒體也極力涂抹國際色彩,例如CNN有線電視,就禁止在新聞中使用 “外國”一詞,從而顯示出CNN的國際立場。這一切當然都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縮影。

保守人士對歸來的超人改變立場當然十分不滿,他們原本還指望借《超人歸來》宣傳 “保守价值”。但是電影公司著眼的是全球市場,而不是為了倡導保守价值,因此,在《超人歸來》的后續影片中,超人形象的國際化色彩只會越來越濃烈。經過此番 “全球化”,超人必將在全球大受歡迎,而成功的票房數字,似乎己經證明了這一點。

被譽為論述經濟全球化的經典的《地球是平的》作者,是這樣比喻全球化的演變的。他說,當初他這樣教導小孩,要珍惜飯菜,因為在中國和印度,有許多人在挨餓。如今他卻這樣教導他們:要努力學習,因為在中國和印度,有許多人要搶你的飯碗。

這體現了一向倡導經濟全球化的美國, 開始覺得經濟全球化不但帶來益處,同時也會有隱患。當人們看到市場中充斥著外國貨,而工作都被外包到了外國時,自然就會產生消極情緒,保守人士曾認為,全球化的普世价值,必然是十分美國化的,但是,歸來的超人的變化,讓他們意識到,全球化未必就是美國化,這种懮慮,發展下去,就會形成對生存的疑慮,從而成為全球化的一种反動。

的确,全球化最終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變了人的世界觀。超人從“美國方式”,轉換到人類關怀的良善立場,雖然是出于商業利益的驅使,但卻也揭示出人類共同的价值觀的所在。從這個意義上看,這個世界的确需要有這樣的“超人”。

歡迎在論壇的回應版中發表您對本文的回應

相關訊息
神在我們心中放了夢想
开心笑一笑:自己做超人服
Chocolate Virgin Mary
教會發展大趨勢 1.1.1 -- 按社區的概念來經營教會
谭工专栏: 工作面試牢記“背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