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美國學校的浮動假日計划

朱易
8/31/2006


据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數据,在過去5年中,新移民增長了16%,移民占總人口的比例,從11.2%上升到了12.4%。

移民增長的一個直接后果是,中小學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宗教的學生人數增多,校園文化和宗教呈現多元化的發展。

美國校園向來對多元性就十分容忍。不過到了具體事情上,往往現實和尊重多元性不可避免會發生一些沖突。

以宗教假日為例。每個宗教都有它的圣日,但這些圣日并不會在同一天,美國的中小學傾向于尊重這些假日,并同意學生在他們的宗教假日時不必上學。主張宗教自由的人士甚至爭取讓他們的宗教假日成為學校的假日,所有的學生都不上學。

例如奧亥荷州的一個學區,就曾將猶大教的逾越節列為學校假日,結果招徠來自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家長們也要將他們的宗教假日列為學校假日的要求,甚至被告上法庭,學區無法招架。最后以取消逾越節作為學校假日,平息了一場紛爭。

并不是所有的宗教人士都會在學校假日上爭得平等的地位。人數比例較小的族裔認識到這樣一個現實:美國雖然是講求宗教自由的國家,但要所有的宗教都被平等對待,恐怕還有一定的困難。他們宁愿沉默。這里有文化的因素,也有認知的問題。


以中華文化為例,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一向把孔孟之學的儒家當作是一种宗教。美國大學的必修課中的宗教比較教本中,孔子學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宗教。在美國各地,有所謂的“孔教堂”,它原本是華人為傳揚孔孟學說成立的机构,但美國人認為孔子是宗教,因此華人便順水推舟把机构辦成教堂。孔教堂可謂是中華文化融入美國文化的一個特例。

但卻從未有家長提出有關孔子教的假日要求。一來孔孟學說在中華文化中,本不屬于宗教,當然就沒有什么圣日。但具有中國特色的各种節日原本不少,如端午節,中秋節等等,如果有一天,有華人要求將這些節日列入到孔教的圣日之中去,應是不奇怪的事。

因此,隨著移民的不斷增長和移民社區對自身利益的意識覺醒,必然有越來越多的宗教假日會出現,學校處理這些問題的方式就成為美國下一代平等教育的活教材。

新澤西州的教育當局采取的靈活方法,可能是各州跟進的榜樣。他們采用“浮動宗教假日”的政策。每個學生都有權利要求在他們的宗教假日時,可以不上學。只要他們的假日是列在學區的假日名單上。目前新澤西州合法宗教假日多達76個,而移民比例最大的紐約,宗教假日名單比新澤西還要長。

對許多新移民而言,爭取把傳統節假日變成學校假日并不容易,但把母國文化中的傳統節日列入學區的宗教假日名單上,應不是一件太難的事。這成為少數族裔的一項權益。如果他們要求學校尊重他們的傳統節日,到時就可在傳統節日時,如亞洲的春節,給自己的后代放一天假。這完全有可能,這正是美國的偉大之處。

歡迎在論壇的回應版中發表您對本文的回應

相關訊息
身心靈醫治的四十天禱告 (29) : 神與我一同前往應許地
從天主教到基督教: 美國拉丁裔的新選擇
“在彩虹的那一邊,陽光普照”
《2006年8月26日—9月1日網上崇拜》 (1)
網上主日學: 哥林多前書(1:18 – 31) (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