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二、合作與正義﹕一種普世性的基本倫理學

楊深
9/1/2006


歷史經驗和理性已經昭示我們,只有平等、公正、寬容、理解和相互合作才是人類達致和平、發展、互惠、雙贏和共同進步的不二法門。由於人類的愚蠢、短視、狂熱、沖動和狹隘,以致人類注定要經過數千年乃至數萬年長期的慘痛教訓才能通過“試驗-錯誤”方法逐漸理解和接受這一普遍真理。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博弈論已經可以借助電子計算機模擬實驗證明,即使從追求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合作態度加上正義原則(有限報復)的處世倫理模式也具有超過純粹欺騙和敵對倫理模式的實踐優越性。

早在50年代,西方數學家就提出了著名的“囚徒疑難”問題,證明只要兩人都不是甘願受騙的傻大頭,那麼雙方合作的戰略就明顯優越於相互欺騙的戰略。80年代,密執安大學教授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依據這一思路主持了兩次全球性的計算機模擬競賽,由世界各國的數學家、博弈論專家和計算機專家所設計的幾十個生存戰略程序參加了競賽。參賽的每一個程序都從利己的角度出發,通過採取不同的生存戰略(欺騙或合作)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競賽中表現為爭取獲得最多的分數)。競賽按照循環比賽的規則進行,比賽結果大大出人意料﹕那些主要依靠欺騙戰略的非善良程序逐漸被淘汰,而那些主要採取合作戰略的善良程序反而獲得了較多的分數。在這些善良程序中,由多倫多大學教授阿納托爾•拉波波特設計的一種最簡單的程序“一報還一報”在兩次競賽中都贏得了最終勝利。

“一報還一報”的策略非常簡單﹕第一步它總是採取合作的策略,以後則完全仿照對方上一步的做法,如果對方合作它也合作,如果對方欺騙它立刻進行報復,但只限於一次報復,此後它不再懷恨,而是繼續採取合作的態度。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一報還一報”的戰略具有四個基本特征﹕善良性(願意合作且永遠不首先進行欺騙)、可激怒性(對欺騙感到憤怒並進行相應報復)、寬恕性(一旦報復之後不再懷恨並準備繼續合作)和明確性(對於對方的行為做出直接而明確的反應)。正是這四個特征保證了“一報還一報”戰略在維護他人利益的同時獲得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從而能夠在一個利己主義的世界中勝出,成為生存競爭中的最佳生存戰略。

更有趣的是,阿克塞爾羅德利用所有參賽程序又進行了一場累積式的生態競賽,用來模擬在一個不斷發展的環境中物種是如何適應環境的。在這場競賽中,某個程序在一輪比賽中的得分被看作是它的適應性的量度,並被當作它的下一代(下一輪比賽中)後裔的數量。隨著生態競賽一代接一代地進展,環境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適應性較差的程序逐步被淘汰,而那些成功程序的後裔繁殖得越來越多。

結果,“一報還一報”再一次顯示出它異乎尋常的適應能力,不僅它的得分遙遙領先於其他程序,而且它的增長速度也高於其他任何程序。與其相對照,某些不善良程序雖然靠著佔愚蠢程序的便宜而暫時領先,但是隨著愚蠢程序的逐步淘汰和環境的改變,這些不善良程序本身最終也遭到了滅絕的命運。

相關訊息
玫瑰壓花(4/4)
美國學校的浮動假日計划
身心靈醫治的四十天禱告 (29) : 神與我一同前往應許地
從天主教到基督教: 美國拉丁裔的新選擇
南加生活: 為人師表的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