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從“罪”與“犯罪”看天主教教廷與美國教區的文化差異

朱易
9/12/2006


美國天主教主教們在2002年的4月被召到教廷與教宗保羅商討如何處理天主教內的性丑聞。天主教表示他們將不容忍這類事情的發生。性丑聞不但在上帝眼中是罪,對社會而言也是“犯罪”。而過去許多年來,性丑聞不過是罪,而不是“犯罪”。

如今這種態度的改變,將完全改變天主教對犯錯的神職人員的處理方式。天主教廷向來傾向于將性丑聞視為“罪”,而美國教區則認為該行為也是一種“犯罪”。這種認知上的差異反映了天主教廷與美國教區的文化差異。

2002年4月23日的洛杉磯時報的世界版上有專文分析了這些差異。自從十九世紀教宗批評美國文化為“美國主義 ”以來,教廷視美國文化為根植于加爾文主義的產物,它反映了個人至上的文化,缺乏傳統教會的集體性和中央領導的機制。

教宗保羅曾經在1989年時對失去美國教區的領導表示擔憂。但對于美國教區的主教而言,他們對教廷的領導的尊重遠不如他們對自己的權力的重視。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教區一直在獨立處理發生在美國的性丑聞,而直到今年,事態已嚴重到打擊了整個天主教時,主教們才結隊前往意大利面見教宗。

美國教區一直努力想獨立行事,不但在教區事務上,甚至在神學上亦如此。比如1990年,羅馬天主教廷要求在天主教內教導神學的神職人員必須接受天主教大學的高等教育,但美國教區以學術自由為由拒絕了這一要求,這件事更讓教廷相信,美國教區的個人主義已經傷害了教會的集體性和合一性。這導致了教廷與美國教區文化上的差異的日益擴大。

性丑聞的發生和處理亦可看出天主教教廷與美國教區的差異。首先,教廷并不深切瞭解美國的民事法律,他們不清楚丑聞將使天主教付出巨額的賠款,這將為天主教帶來財務上的巨大損失。在其它國家,民事上的懲罰性賠款并不會出現驚人的數目,但在美國,什麼樣的數目都可能出來。

在美國,一位老婦在麥當勞快餐店因熱咖啡燙了大腿,可獲得賠款百萬美元。而同樣的官司在英國,法官說,當你到快餐店要咖啡喝時,你就應該知道咖啡是熱的。因此,你得為咖啡燙了自己負責,位于歐洲的教廷顯然對美國的民事法了解不深,因此,坐失及早處理美國教區性丑聞的時機。

另一個文化上的差異是,教廷的隱瞞性和美國社會的開放性。在美國之外的社區,社會的開放程度并不象美國。在那里很難想象有人會公開出來述說兒時被侵害的情況。但在美國這可是滾雪球的事,社會之開放,實超過教廷的想象。
在教廷隱瞞運作的傳統下,性丑聞被定為上帝眼中的“罪”,而罪可被赦免,正如耶穌赦免了行淫時被抓的婦女的罪。但在開放的社會里,人們認為這也是一種犯罪,因此要報告警察,公諸于社會。

在如何處理犯錯的神父上,美國的主教們現在傾向于“零容忍”的方法,顯得具有美國文化的特征。如果一個人犯了錯,他就得卷鋪蓋。但教廷在處理神父上有所保留。一部分是制度的原因,神父一旦被天主教按立,就終身為神父。當然這又要歸結到,如果是上帝眼中的罪,是可被上帝赦免的,但如果是犯罪則要受到法制制度懲罰。

“罪”與“犯罪”,原文是“SIN”和“CRIME”.中文的翻譯會有困難,照原文譯應該都譯為罪。但SIN是指上帝眼中的罪,原文的意思是射箭未擊中目標時,落箭點與目標中心的距離。實際上是指人未達到上帝的標準,而CRIME是指社會上的刑事犯罪。有人將SIN譯為原罪,表示與一般的刑事上的罪相區隔。倒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不過用起來并不方便,比如“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就得譯為世人都犯了原罪,不過既是原罪,又何來過犯之說。因此當美國主教說“Sex abuse by priests was both a sin and crime”時,還是得譯為“神父的性侵害既是罪也是犯罪”。不過天主教廷這一次認真整頓,有望在不久,可以清理丑聞,也就不必說如此別扭的話了。

耶穌赦免婦人的故事記載在新約聖經的約翰福音第八章。這是一個常被引用的故事,表明上帝無條件赦免世人的罪。

相關訊息
謹守婚姻界線
南加生活: 日頭照著悟性不同的人
成為美國最有效率的機構的秘訣(之二)
身心靈醫治的四十天禱告 (31) : 求神的榮耀降臨
《2006年9月9--15日網上崇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