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進行為的「正面策略」/瀟碧摘介
 
 ※告訴學生「可以」做什麼,而不是一再強調「不可以」做的是什麼。
 ※示範正確的行為。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體認。
 
 ※多誇獎,少批評。
 
 ※學生進步時,老師有套獎勵辦法。
 
 ※教室內的規定,儘可能簡單、明瞭,施行時要前後一貫。
 
 ※上課時,單元教學告一段落,可以讓學生休息片刻。
 
 ※上課時,容許學生稍稍動一動。
 ※對於特別好動的學生,可以指派他們幫忙,例如發本子、擦黑板等。
 
 ※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一套彼此之間可以了解的「提醒」「暗示」動作。
 
 ※維護學生的自尊。儘可能不在全班面前「揪」出學生。
 
 ※發生衝突時,可以先讓學生「獨坐」一旁,而不要在「盛怒」之下管教學生。
 
 ※只要不會干擾其他學生,就不要在乎學生的某些小動作(例如敲鉛筆、揪頭髮、踢腳等。)
 
 ※學生一表現得好,馬上表揚。
 
 ※可以與學生簽約,讓學生訂出長短程的行為改進目標。
 
 ※獎勵一定要「及時」、「馬上」。
 
 ※只要不會危及到學生,就容許學生承擔做錯事,自然發生的「後果」吧。
 
 (這些方法,不單是對過動兒,其實對全班每位學生都管用。)
 (瀟碧摘介自David & Myra Sosin所寫的 “Professional’s Guide: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 
Copyright©2008 ADHDinChinese.org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請勿轉載或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