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 and Share   
 
基督徒与無神論者的對話-- 新聞焦點

朱易
11/15/2006



一本只有96頁,口袋大小,名為《給基督教國家的一封信》,在10月15日的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名列十一。

這是一本与基督徒辯論無神論的小冊子,正如作者所承認的,基本上而言,美國是基督教國家,他的無神論的小冊子也能成為暢銷書,多少有些意外。

一部分無神論學者認為這是一個轉變。他們認為,宗教介入政治太深,太多,以致人們開始思索,宗教的容忍和宗教的批評的問題。

基督教學者對無神論者的著作的看法分兩种,一种是認為与這些人爭辯是浪費時間和紙張,因為在這些無神論的辯論中錯誤使用了上帝的觀念,而且所討論的都是過去無神論者們所討論過的東西,沒有新意。

另一种觀點則認為,無神論者的言論會引起一定程度的回響,說明基督徒做了些事情讓這些人感到不舒服,當這些人愿意把這些感覺說出來時,無疑是一次對話的好机遇。

在基督教文化為主流的西方社會,無神論者的特色与東方社會最大的不同是,他們的出發點不同。

在東方社會,例如在中國,無神論生來就不信神,他們相信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沒有上帝,他們与基督徒的對話是真正的無神論者与信仰者之間的對話,如新近在中國出版的美國牧師与中國學者的《河邊對話》。

而美國的無神論則大部分是從信上帝而轉向不信,其根源是對上帝和教會產生失望情緒,其中大部分人在教會中受了傷害,沒法愈合而轉向教會和信仰的對立面。

因此教會要与這些人對話,其過程必須包含了對傷害的醫治。移民的第二代,在上了大學以后,可能不再上教會,當中有人亦會成為無神論者,顯然閱讀《一封信》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的想法,從而通過對話挽回這群無神論者。

相關訊息
理財
養成良好的儲蓄習慣 早做退修計劃
殉道者的心聲──讀《基督教早期文獻選集》(3)
《2006年11月11-17日網上崇拜》
網上主日學: 哥林多前書 -- 不能靠拿人來誇口 (林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