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2)
 
 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2)  .
 「今日之家」《屋簷下》  .
 

瀟碧
4/27/2010


「今 日之家」《屋簷下》廣播訪談記錄 (2)
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 (2)


(Emily林陸美梨):診斷出孩子是過動兒的時候,妳的感受怎樣?

(Eugenia瀟碧):我有寫札記的習慣,阿丹 1997年三月份診斷出是過動兒,我最近翻出當年十一月的扎記,記道:今年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阿丹被診斷出是個過動兒。我描述了當時的心情,從當初很驚慌、不知道怎麼辦,到進一步聽到廣播節目(Focus on the Family),之後讀一些書,開始知道大概要怎麼去做。

(Focus on the Family是基督教《愛家》廣播節目)。剛好在診斷之前兩個禮拜,一連播出三天座談會,那個座談會給我的幫助非常非常大,以過動兒為討論主題,請到心理學家、父母、這方面的作者、諮商輔導…一起來討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種情形)。

妳是不是從害怕到鬆了一口氣?
是鬆了一口氣,因為那些書上講的讓我知道:其實是有方法的、其實是有策略可以做的。我回看扎記時就很詫異,我居然在那時候小孩四歲多,就已經知道「要想辦法找出他的長處;設法去解決他的短處。」我那時候就已經抓到撫育過動兒最重要的訣竅。我知道這實在是過動兒父母一定要用的方法。

ADD和ADHD不同?還是一樣呢?
這種小孩,大概就是這三種情形: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
美國精神協會出的診斷手冊DSM IV第四版,以十八項情況來描述過動兒,十八項中有九項與不專心有關,若孩子在過去六個月之內都符合這九項中的六項以上,就可能有不專心的情形。
另外的九項是有關過動與衝動的,同樣的,這九項中若符合六項以上就有可能是過動與衝動。

至於ADD與ADHD有什麼不一樣?目前第四版上把他們都歸成一類,都稱為ADHD。其實ADHD是外顯的過動,看得出來他動來動去;ADD雖然沒有外顯的動,但腦子裡面卻動動動。我知道過去把沒有外顯過動的不專心情形稱為ADD,沒有調皮搗蛋,只是每天做白日夢那種,就稱為ADD。

所以現在ADD與ADHD都講的是同樣的兒童?成年人也用這名稱?
現在都是用ADHD來稱呼。
問題在於過去到現在名稱一直在換,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稱呼去描述這種小孩。
這名稱最引起爭議的在於它用了「disorder」這個詞(ADD全稱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他們其實是一種特質character,並不是缺失disorder。這種特質若好好發揮,會是資優孩,但若影響到生活,那才可能變成缺失。

所以妳網站上是用ADHD in Chinese。
我原來是用ADHD,後來覺得有人會有這方面的困惑,就用了ADD/ADHD in Chinese,把兩個都包含在裡面。

我們再來談談阿丹的發展過程。當阿丹診斷出是過動兒以後,妳覺得是鬆了一口氣,而且知道怎樣去找一些資源幫助他。但家中妳的先生和女兒,他們知道以後,對阿丹的看法有沒有改變?

我想知道是一回事,但日常生活裡面是很現實的嘛。
他還是一樣調皮搗蛋,對我們家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上面的孩子已經preteen了,青少年有青少年的需要,下面那個小孩年齡又與阿丹那麼近,她會認為父母就是不公平嘛,那麼多注意力在弟弟身上,不在我身上,兩個人就有類似競爭的情況發生。所以對於父母來說是很大很大的挑戰。
對於小孩來說,也很不容易的。老大嘛,可能慢慢在調適。她曾經送弟弟一個海報牌子,貼在他房門旁,牌子上寫著UNATTENDED CHILDREN WILL BE SOLD AS SLAVES(亂跑的小孩會被賣掉當奴隸的)。這是一種警告,上面有好幾個調皮搗蛋的小孩圖片,所以她會了解到弟弟是很不容易的。

妳提到可能其他的孩子會覺得不公平。有時候在教堂主日學,有些孩子有些過動的情況,我會讓他在後面慢慢的走一走,不會要他立刻就坐下來。我覺得其他的孩子會想為什麼我要坐在這裡,他可以在後面走呢?妳的孩子會不會覺得妳對阿丹比較鬆?她們會不會有這種感覺?

要利用晚上睡覺之前有「一對一」的時間,那時我會跟女兒談,為什麼這樣子,讓她們了解到我並不是偏心,可是我也必須把我一些時間給其他的小孩,讓她們知道我也很看重她們。(只是弟弟的需要不同。)

至於主日學或學校裡的情形。我的兒子在主日學裡這麼多年,有一位老師我很喜歡,她的教學方法是把上課時間分成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一個單元,一直在換。同時給每個小孩一個活頁夾,小孩的東西都在這個夾子裡。她也有非常清楚的規範,讓小孩知道她的規定,例如講話之前要舉手。她執行起規定來很堅決firm,也給孩子很多獎勵,例如貼紙、玩具…。我兒子上主日學這麼多年,似乎只有在她班上不會跑來跑去。

所以我聽到妳說的,一個是要有規律,而且不要太長,十到十五分鐘就轉另外一個活動。而且要獎勵,因為我們中國人很多時候都是: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我覺得獎勵對他們很重要。

而且要先跟小孩講好我們的規定是什麼,之後大家就要遵守這個規定,因為這是我們當初一起講出來的,小孩就會比較服。

當阿丹診斷出是過動兒時,妳怎麼對他解釋?
過動兒其實是很聰明的,所以我就告訴他,他是過動兒,我告訴他這種小孩一點都不笨,很聰明,以後成就會很好,例如愛迪生、愛恩斯坦,他們也都是這一類的小孩。

我的兒子就是一直在正面的想法中接受這些訊息。我怎麼看出來後來對他的影響呢?
他六年級的時候,曾經有個在我們網站上的五年級小孩,寫信來問說他自己到底是不是過動兒?這孩子說因為三年級的老師認為他是,他就把他的一些情況寫出來,然後問我們究竟是不是?
阿丹那時候回了他一封信,我在網站上也登了,阿丹回說:我看你的情形是。 阿丹就分析過動兒的情形有哪些,例如不專心、愛做白日夢、沒有耐心…,可是在這封信裡也告訴他要如何解決分心、和健忘的方法,阿丹說你在開始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要把它做好,再去做第二件事:也就是說在完成第一件事情之後,再去完成第二件事。這方法不是阿丹光講講而已,他一直用這個方法,做事情都是有始有終,一件事情做個段落,才去做另外一件事。阿丹那時對過動兒的想法是很正面的。

所以他覺得這是個特長不是個弱點。
他認為是個特長。

還有一件事我覺得很有意思,他六年級時,來了一位新老師,第一堂上課的時候,她就用一張圖表,要學生將他們這一輩子發生的重要事情,從負17到正17,畫在上頭。後來我看他那張圖表,他在17的地方寫著:養個狗啦是17、相信神啦是17…。什麼是負17呢?他說到學校去是負17、在同學面前講話是負17、…。但中間有一項,他特別寫著:當父母告訴我我是ADHD的時候,他畫在正11,11算是很高的。

這真的是很好,謝謝妳告訴我們,所以當他知道自己是過動兒的時候,他沒有從負面去想,(他從正面來接受)。這其實很重要,也是看父母怎麼處理這事情。

妳剛才跟阿丹提到愛恩斯坦,很多名人、很成功的人也是過動兒,可不可以告訴我們最近有些什麼名人可能是過動兒呢?

我第一次發現是在2006年,讀者文摘有一篇文章介紹捷藍航空公司Jet Blue Airline創辦人,也是公司的CEO ,David Neeleman。訪問中說到這個人非常特別,因為他有很多創新的點子,包括我們現在已經很流行的e-ticket,從網路上去訂票,當初是他想出來的。還有seat back的TV,從椅背上可以看電視等等,當初都是他想出來的。那篇文章裡特別提到他是一個ADHD。
我很好奇,就上網去找他的資料,看到Edward Hallowell醫生(他也是一位ADD)訪問過他,問他:若是讓你成為尋常人(normal person),不是ADD,你願不願意?他說:我不願意,我寧可要有ADHD的特質。

我最近在網站上還介紹另外兩個人。
一個是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游泳健將Michael Phelps,他得到八面金牌,很特殊,當時紐約時報有篇訪問他媽媽的文章,他媽媽就特別提到,他ADHD的特質對他有很大的幫助。
這些例子都帶給父母很大的鼓勵。

另一個人James Carville,他是美國民主黨的政策顧問,電視上常有人訪問他,他最有名的是90年代克林頓總統就是因為他的政策而被送上白宮的。這個人很特別,58歲才去診斷出是個過動兒(還是他太太建議他去作診斷的)。

所以說過動兒其實有很多潛力(potential ),我覺得他們可以think outside the box跳出框外的思考,是不是?因為他們很有創意,他們其實可以是很突出、成功的人。

有點好笑,我的兒子2009年獸醫畢業,他告訴我:我想我是個過動兒,我很多同學也是過動兒,我很多教授也是過動兒。

為什麼他會這樣認為呢?
因為他們很快就覺得無聊bored,他一定要作很多事情,如果只是作同樣的事情,他會很難集中精神。他唸獸醫的時候,還當班代表,負責很多事,他還是職業攝影師,很很忙,但他忙得很快樂。

過動兒是能夠同時作很多事情的,他們有這種本領。他又是一個獸醫,光是能把獸醫念完就很不容易的。

是很辛苦,但他很快樂。他說他最喜歡在急診室工作。
有人說過動兒非常適合在急診室工作,因為挑戰最大,一下子要處理很多的事情。他們很快就可以應付,很快就可以想出方法,這很能滿足他們的挑戰性、充沛的精力。對一些人來說要很快動腦筋想出來方法解決問題,也許壓力很大,但對過動兒,這種挑戰他們能夠很輕易處理,這和一般人不大一樣。

我為什麼提這方面呢?因為我想問你,是不是家裡有過動兒,他們需要多一點的條件呢?多一點的挑戰呢?

(待續)

/ 瀟碧整理 4.27.2010

(此節目於2010年四月4日、四月11日週日中午2點,在AM 1400播出。
2010年五月第一個星期週一至週五每晚7點到7點半,於AM 1400重複播出。另外,亦可上環球廣播公司「今日之家」《屋簷下》網站收聽。)

(「家有過動兒」網站上將分四次播出)

Copyrightc2008 ADHDinChinese.org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請勿轉載或摘錄

相關訊息
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1)
「屋簷下」訪談後記
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3)
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