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受難記」 觀後感

劉仁欽牧師
[Connie Sun]
3/9/2005


由著名影星梅爾吉勃遜所執導的新片「耶穌受難記」(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終於在二月25日開始上映.當天,本會八位教牧同工在開完會後,即一同自費前往位於阿罕布拉市 Atlantic Blvd的愛德華戲院(Edward Cinema)先睹為快。
本片之所以造成轟動,主要是梅爾吉勃遜共花了將近13年構思蘊釀,及用3年時間完全根據聖經記載,描述耶穌在世最後十二小時受難經過拍攝而成,影片內容不但真實呈現耶穌受難時血肉糢糊的景象,更以希伯來亞蘭語及拉丁語對話演出,讓觀眾皆有身歷其境的視覺震撼與感受!
此外,由於本片拍製過程中,即遭遇許多猶太教團體的抗議,他們擔心本片可能挑起人們對猶太人的反感,或加深基督教與猶太教之對立與誤解,所以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更不容錯過,除了希望以客觀的態度,在實際驗証後化解不必要的誤解,更盼望藉此片, 也讓世人明白主為我們受苦釘十架的意義。
本片片長約二個小時。影片主要描述耶穌在世前十二小時所發生的事件及其心路歷程, 影片一開始, 是從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捕描述起, 一直到耶穌被釘三天後留下空墳墓為結束. 導演以交叉及反敘的手法, 表達耶穌在受難過程中的心情與意念, 例如:在彼拉多洗手時, 回想祂如何為門徒洗腳; 在被拖到公會時, 如同羊被拖到宰殺之地受審, 祂回顧起那位被眾人即將用石頭打死的婦人, 無助的她, 只有主伸援手拯救, 但此時的主, 卻是如此的孤寂; 另外, 主背十架往骷髏地時, 看到緊隨不捨的母親馬利亞, 腦海中也憶起兒時與青年時和母親的點點滴滴…。雖然整個劇情主要描寫的是耶穌受難的十二小時, 但卻也勾勒出耶穌一生的行誼.
劇中,讓筆者印象較深刻的幾幕, 是猶大親嘴出賣主, 最後懊悔去上吊;以及耶穌受勾刺鞭打、背沈重十架、手被釘上大釘子…等情景, 讓人不禁想到聖經所說「當面的責備, 強如背地的愛情. 朋友加的傷痕, 出於忠誠. 仇敵連連親嘴, 卻是多餘」(箴27:5-6). 還有以賽亞書53章的豫言「 祂被藐視, 被人厭棄, 多受痛苦, 常經憂患. 祂被藐視, 好像被人掩面不看的一樣, 我們也不尊重祂. 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 背負我們的痛苦, 我們卻以為祂受責罰 , 被上帝擊打苦待了. 那知祂為我們的過犯受害, 為我們的罪孽壓傷. 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 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3-5v).過去,筆者曾看過幾部耶穌受難的影片, 但都甚少如此深刻寫實的描述, 但這部影片,卻相對活化了我們對一些經文的認知, 應可算值回票價了!
本片若是有美中不足之處, 應是片中採用了當地語言發音, 加上英文字幕顯示, 這對一些慕道友或英語有困難的人, 造成一個限制. 另外片中也有不少血腥及暴力的鏡頭, 讓一些膽小者看了或許有點怵目驚心.雖然如此, 筆者認為,這仍是一部值得每位基督徒都前往一看的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