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與自閉症社交功能相關的新發現!

瑾心
3/24/2009


Amygdala Activity - Share on Ovi

Heightened Level Of Amygdala Activity May Cause Social Deficits In Autism.

ScienceDaily (Mar. 24, 2009) — Something strange is going on in the amygdala – an almond-shaped structure deep in the human brain – among people with autism.

有件奇怪的事被發現, 有一個杏仁狀的扁桃深深地在自閉症者人腦的結構中。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發現了一個腦子活動的固定模式 (pattern of brain activity) 在自閉症成人的扁桃, 這也許與自閉症典型缺乏社交的失常功能有連接的關係; 早先在華盛頓大學和在別處的研究顯示,有共同的癥兆成長模式在幼年的自閉兒之中, 就是不正常的扁桃成長.

扁桃普遍地被視為聯繫「反應危險處境」的生理功能, 但它也有其他作用,包括辨認面孔和情況, 並評估社交信息例如情感表達.

這項新的研究表示,在長期連續觀看一系列的人面圖片, 正常成人的腦部活動會停止眼部訊息的剌激, 而自閉症成人的腦子活化作用則依然是高昂. 一般而言, 腦部的活化作用會因著同一個類型的信息, 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減退學習能力, 這稱為神經系統的適應 (neural habituation); 根據娜塔莉 Natalia Kleinhans,新研究的主要領導者和華盛頓大學放射學系的研究助理教授 (lead author of the new study and a UW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of radiology), 也在華盛頓大學的自閉症中心服務, 她說明「我們所看見的是扁桃 “被刺激的反應性 (hyperexcitability)”, 建議扁桃的神經元比我們所期望的更強烈」.

「如果您考慮學習看臉孔這個簡單的任務, 對自閉症者的適應性會是遲鈍緩慢的, 也許會認為對更加複雜的社交互動和社交認知是更加困難的; 因為一般正常人的腦子對一張靜態面孔不起反應,您能想像對一個自閉症者去了解微妙的社會暗示 (social cues), 是多麼的困難.」

全國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協會和全國精神健康協會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共同出資幫助這項研究,其中研究細節刊載於 “美國精神病學學報網上 (the online edition o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Share on Ovi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使用功能的磁反應想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來審查19個自閉症成人和20個健康成人的腦內活化作用, 年齡排列從18歲到44歲,兩個小組的智商 (IQs) 是屬低正常範圍, 當他們看一系列中性的面孔圖片時,兩個小組的腦子皆被掃描. 每張面孔照片在營幕上出現三秒,而且面孔會偶爾地被重覆連續兩次, 這個重覆現象發生時, 他們被指示要按按鈕.

科學家對扁桃和橄欖形的腦回的二個腦內區域發生了興趣. 當成人在觀看面孔時, 橄欖形的腦回被關熄; 橄欖形的腦回是幫助人確定所看的是什麼樣的東西, 例如是面孔或房子,而兩個小組都顯示沒有資訊刺激; 但眼部資訊到了扁桃,卻有顯著的差別.

「我們發現最大的區別是在扁桃,而且特別是扁桃」,娜塔莉 Natalia Kleinhans 繼續說明, 「自閉症者的反應發生在那裡但是沒有橫跨腦子」; 她提出一個關於自閉症的理論是,當一個人錯過重要信息時。他的反應機能會被刺激, 而自閉症者的社交機能癱瘓, 顯示出最高水平的扁桃刺激. 「這是另一個證據指出扁桃在自閉症社交失常的關連性, 這些發現幫助我們更精細地認識自閉症的社交功能癱瘓的原因」.

本文是由華盛頓大學自閉症中心, 放射學系和心理社會的社區健康系的工作人員 (are L. Clark Johnson, Todd Richards, Roderick Mahurin, Jessica Greenson and Elizabeth Aylward. Geraldine Dawson) 共同執筆, the chief scientific officer of Autism Speak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