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言語行為干預法(Verbal Behavior,VB)?

瑾心
2/10/2012



許多自閉兒父母(尤其是北美和香港)來信問及,「什麼是“言語行為干預法” (VB)?」,這項教學與市面上普遍推廣的ABA(應用行為分析) 有什麼不同?

首先,我要指出ABA「應用行為分析」,是一個可以“被觀察”且能“被測量”的行為科學;“有系統地” 運用行為科學原則,並使用“數量化”的方法,以分析個人的學習行為;且是按照社會規範所能接受的意義,促進和改善行為有明顯的變化 (Cooper,Heron and Heward,1987,p.14) 。也就是說,一位ABA治療師運用行為分析的原則來改變一位自閉兒的行為,要能分析是什麼環境因素導致了行為的變化,任何行為的改變是要能被觀察到的,並且在人際互動上有義意的。。

美國心智健康研究院(NIMH) 對「言語行為干預法」的定義是,是ABA的教學內容,專注於使用已編列好的連續課程,引導自閉兒從幼兒仿音的言語行為開始學習,再逐漸運用零錯誤的教學技巧和提示等,教導更複雜的溝通技巧。

言語行為干預法(VB)的整體教學,主要是建立在ABA(應用行為分析) 的科學原則上, 並以史金納 (B.F. Skinner, 1957) 的言語評估作為中樞。

近年來,桑伯格博士(Mark L. Sundberg, Ph.D., BCBA) 廣泛地運用史金納「言語行為(VB)」的分析準則,對自閉兒在自然環境中學習適當的行為和溝通,果效尤為良好。

無可否認地,任何所謂有效的自閉症干預教學,其根本的注意焦點,是以孩子的語言溝通發展,作為教學是否有效的衡量基礎。然而,語言倒底該如何定義、如何評估及如何教,是一個複雜且俱有大量的理論、用法和意見,因不同的專業而產生錯綜的認知觀點。

目前,理解能力是語言評估和干預教學的重要基礎;行為動機的分析替代了可聽懂的語言聲音表達。史金納(1957)的言語行為干預法(VB)原理,就是基於ABA(應用行為分析) 的同樣本質,並運用「分次嘗試訓練」 (DTT) 的操作策略,提示(prompting)、弱化(fading)、逐步塑型(shaping)、分步串連目標(chaining) ,成為一個有言語行為架構的整合教學。


【言語行為(VB) 的語言介入】

史金納(Skinner,1957) 針對言語的行為分析定義是,言語是一種經過可控制的環境變數(例如,環境刺激,動機操控、激勵作用等) ,所引發的行為學習;史金納主張識字和說話,是通過接觸言語的環境產生的行為學習。他在「言語行為」這本書第5頁中寫道:“一個人說話或作出回應的過程,顯然是一個關於人類行為的問題。這個答案是源於心理學的思想和方法,用實驗科學能操控的行為”。他更指出人類能藉著非言語的行為,一樣可以習得言語的能力。

根據史金納「言語行為(VB)」功能分析的核心,有3項主要的教學內容:要求行為(mand) 、標示能力(tact) 和互動交談(intraverbal) ;這3種言語行為的類型,也是傳統語言教學所認定的“表達性語言” 。史金納提出傳統的語言教學,誤導了語言本身的功能獨立性,亦即這3項言語行為的操作;他繼而再介紹語音仿說(echoic) 、讀出字(textual) 聽寫(transcription) 模抄(copying-a-text) 的關聯性。這7項基本的行為操作元素,被視為獨立的功能個體,分別成為提升語言能力的紮根基礎;整體的行為操作建立在「說話的人」和「聽話的人」之間。傳統的ABA教學限定自閉兒是「聽話的人」,聽命順從治療師「說話的人」的指令;史金納的言語行為(VB) 教學重點,平衡自閉兒也是「說話的人」的行為角色。

【言語行為(VB) 的語言評估】

當語言的焦點被定位是一個能學習的行為,其操作的功能提供了另一個語言評估的交替結構。

第一本運用史金納言語行為分析,是西元1963年,由史白德林所寫的評估內容是「帕森斯語言實例 (Parsons Language Sample;Spradlin,1963)」;史白德林是使用史金納言語行為分析法的先軀,並激發了許多後續的跟進研究 (例如; Partington & Sundberg,1998; Sundberg,1983;Sundberg,Ray, Braam,Stafford, Rueber & Braam,1979) 。目前,按照史金納言語行為分析,最新出版的評估和教學內容,是由桑伯格博士(Mark L. Sundberg, Ph.D., BCBA) 所編寫的『行語行為的指標評估,以及定位教學:VB-MAPP』。

VB-MAPP內容,包含了要求行為(mand) 、標示能力(tact) 和互動交談(intraverbal) 。基本的3項言語發展細分170項指標,和16種不同的言語操控方式與相關技巧;此外,定位教學也包括了評估和分析22項語言的學習障礙。總體而言,「言語行為(VB)」的評估資料能提供更豐富的語言介入教學內容。

【言語行為(VB) 的語言介入】

言語操控(Verbal operants)的重點,還提供了一個日常語言培訓的平台、個人教育計劃(IEP) 的目標、和成長功能的導向;運用史金納的分析原則作為語言介入教學的框架。例如,其他的ABA教學未能提供足夠的要求行為(mand) 訓練,是因為缺乏涉及行為動機的功能控制(Michael, 2007) ;也有其他的ABA教學無法識別互動交談(intraverbal) 的行為表象,錯誤地將互動交談與標示能力或要求行為混淆。然而,言語因素的控制是極為複雜,通常與言語的假設鑒別有密切的關係(Catania, 1998) 。失敗的原因包括,治療師在言語行為的辨識上訓練不足,卻對自閉兒在智力、學術和社交行為的學習上,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一個正確操作的「言語行為(VB)」教學,治療師的語言介入會著重於自發性的激勵作用、多項的環境因素控制、訓練正常同儕的介入、內心情緒的認識、言語內容的擴展,和合文法的語句措辭。 (Greer & Ross, 2007; Sundberg, 2007; Sundberg & Michael, 2001).

【言語回應的功能分析】

另一項「言語行為(VB)」的應用,是記述兒童在自然環境下,所表現出言語交互過程中的功能分析。因為要加強孩子的言語技能,最重要的是能“定期進行”言語回應的“功能分析”;這項分析的要素, 也存在於非言語行為的基本相同原則 (例如,表情和肢體行動) 。

用可懂的話來說,就是要能分辨是什麼原因能“引起” 這個行為?並且是什麼獎勵能使這個行為“續產生”?

自閉症兒童有一個常見的普遍現象,他們可以在同樣的情況下,對相同的人表現出正確的言語行為;但是,對一般正常發展的兒童而言,在不同的環境下,他們可以對不同的人表現同樣的言語行為。例如,一個自閉兒在相同的提示下,會說“我穿了一件紅T恤” ,可是不會主動描述自身的穿著;而一般同齡的正常兒童能自發地對不同的聽眾表達自己的穿著。

許多自閉症介入教學的目標,主要是為確保學習的行為回應能表現出來,所以行為治療師的任務是控制刺激因素,以使孩子的回應能重覆發生;但是,治療師若不瞭解引發自閉兒行為表現的動機,也不執行言語回應的功能分析,只會導致自閉兒的言語學習停滯在死記硬背,並成為難以改變的固執行為。

【教學策略】

除了上述的「言語行為(VB)」運用,還有其他的行為教學方法和步驟,應該成為「言語行為(VB)」治療師教導語言的程序。我一一明列下方:

1. 早期的要求行為訓練。

2. 營造頻繁的機會,促使要求行為的發生。

3. 善用孩子的動機,以教導正當的行為。

4. 花心思製造和引起學習的動機。

5. 運用相聯的控制過程。

6. 運用相聯的示範訓練。

7. 建立言語上的條件性辦別力。

8. 互動溝通的教導步驟。

9. 說話的人- 聽的人雙邊對話的訓練。

10. 藉著對事、物的功能、特癥和類別的區分教導,訓練「聽從回應」的技能。

11. 按照已編列好的連續課程,教導典型的語言發展。

12. 「言語行為(VB)」治療師本身的讚美和肯定,能成為自閉兒主動啟發學習行為的增強物;逐漸轉移到孩子自身的成就,是激勵學習行為重覆的增強物

13. 靈活通用「言語行為(VB)」的個別教學技巧。

14. 「言語行為(VB)」治療師能明確設立行為的學習目標,和分辨正確的增強物。

15. 正確操作學習行為的激勵作用。

16. 零錯誤、立即矯正的教學過程。

17. 分辨孩子的行為動機,並善用增強作用的控制,以改變或替代不正常的問題行為。

18. 避免正面處罰或喝斥的行為矯正。

19. 彙集首次的教學試驗(trial)資料,和探示既有知識(probe)的資料。

20. 整合「分次嘗試訓練」 (DTT) 和機會教學 (incidental teaching) 的操作策略。

21. 教導社交行為在於言語表達、非語言的肢體表情,和聆聽的技巧。

22. 著重孩子獨立玩耍的技能,和參與團體活動的聽從與模仿的能力。

23. 明確地立訂孩子每日「言語行為(VB)」的學習目標。

這看起來是不是超棒的教學方法?但「言語行為(VB)」治療師的專業訓練和經驗,是教學落實的重要關鍵。而父母的自我教育,更是掌控教學能成功的主要舵手。

【瑾心結論】

「行為分析」針對自閉兒的教學介入是不可缺少的主軸。

近年來,最引人注意的應用行為分析教學,是以挪瑪斯的「分次嘗試訓練」 (DTT) 教學策略為首瞻(Lovaas,2003;Simpson et al,2004) 。史金納的「言語行為(VB)」分析教學,概念上是按照原有的「分次嘗試訓練」 (DTT) 架構,再加上具體的言語發展操作(Sundberg & Michael, 2001) 。

父母們,對史金納「言語行為(VB)」為主的教學品質觀察,要定睛注意以下6項教學的實踐:

1) 教學內容能運用在任何地點、任何人可操作、並有定期的功能分析報告,有確實的統計數值建議改進或檢討既有的教學內容設計。

2) 切實的辦明和操作孩子的行為動機,並定期使用史金納的功能分析,以正確的激勵學習的增強作用。

3) 定期使用「言語行為(VB)」的言語評估程序。

4) 運用史金納的功能分析,作成行為學習的操作基礎。

5) 定期使用史金納的功能分析,以暸解孩子各方面的言語發展;包括語言性和非語言性的會意和表達的理解能力。

6) 教導「言語行為(VB)」的過程,治療師使用專業的教學策略,如上述明列的23點。

參閱文章:

Greer, R. D., & Ross, D. E. (2007). Verbal behavior analysis. New York: Allyn &Bacon.

Lovaas, O. I. (2003). Teaching individual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Austin TX: Pro-ed.

Michael, J. (2007). Motivating operations. In J. O. Cooper, T. E. Heron, & W. L. Hewar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nd ed.) (pp. 374-391). Upper Saddle River。NJ: Merrill/Prentice-Hall.

Partington, J. W., & Sundberg, M. L. (1998). The assessment of basic language and learning skills (The ABLLS). Pleasant Hill, CA: Behavior Analysts, Inc.

Sundberg, M. L. (2007). Verbal behavior. In J. O. Cooper, T. E. Heron, & W. L. Hewar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nd ed.) (pp. 526-547).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Prentice Hall.

Sundberg, M. L. (2008). The Verbal Behavior Milestones Assessment and Placement Program: The VB-MAPP. Concord, CA: AVB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