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 目標: 4歲正常發展孩子應有的學習技巧 (3-1)

瑾心
4/17/2008


會意能力 (Receptive language): 第一階段

 

1.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課程是, 當孩子被喚其名時, 能注視叫他名的人, 或是走向叫他名的人.

 

2.孩子能回應自己的名字之後, 下一個課程是順從指令, 從孩子喜歡的運動或活動開始.

 

例如喚他的名並對孩子說, “和華, 起立!” 或是 “以勒, 坐下”或是 “小華, 舉一隻手!” 這個課程要教導孩子一個概念, 聽到自己的名字時, 下句話是他被要求做的事, 這也是預備孩子有進入學校環境的團體紀律觀念.

 

3.現在孩子能順從簡單的指令, 這個課程是孩子能注視我們手中呈現的物體.

 

我們先用孩子喜歡的玩具, 例如機器英雄人物, 喚他的名並對孩子說, “羅以, 你看我有什麼?”將手中之物握好呈現他眼前, 迅速觀察孩子的眼目注意力, 當他能將眼力停留在我們手中的玩具, 並表達欲得這個玩具, 父母要對孩子說, “羅以, 舉一隻手, 就給你.”孩子此時應能做到順從這個舉手的指令, 若不能, 父母即時拉起他的一手舉起, 再將玩具放在他的另一手中, 這是預備孩子在課堂中, 能注視老師手中的教學材料, 並懂得舉手得到老師的注意力.

 

若孩子沒有眼目注意力, 父母需善意地用手托住孩子的下巴, 使他的眼睛注視在我們的臉上, 再將手中之物握好呈現他眼前, 一旦能將眼力停留在我們手中的玩具, 且表達欲得這個玩具, 馬上給他.

 

用不同的玩具或故事書做為吸引品, 課程重點的目標是孩子能注意我們的肢體語言, 再進一步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 (舉手), 來表達自己且引起對方的注意力.

 

對沒有語言表達能力的自閉兒, 能用舉手得到眾人的注意力, 在公共場所中是一個能溝通自己需要的管道.

 

4.現在我們手中的物體, 並非是孩子喜歡的玩具, 但當我們喚其名並要求他看, 孩子能順從這個 “看”的指令.

 

例如我們的手中拿著一付太陽眼鏡, 縱使孩子對眼鏡沒興趣, 也能做 “看”的動作.

 

5.現在孩子能做 “看”的動作, 我們進一步要教他在不同的位置, 去 “觸摸” (touch) 這個眼見他心喜愛的物體.

 

例如手高舉拿著薯條在頭上, 喚他的名並對孩子說, “羅以, 來拿薯條!” 或手拿孩子要的玩具放在孩子需伸手觸摸之處, 觀察孩子是否能在喚名後, 願擴展肢體伸手取得眼見之物.

 

這個課程特別是針對毫無對外反應, 或長期無言呆智的自閉兒, 能反應自己的名字後, 能獨立做出肢體語言的回應, 去取得和觸摸呈現在他眼前但有距離的物體.

 

6.當孩子能回應自己名字並能起身去取得他所欲之物, 現在的課程是要孩子能回應自己名字後, 去起身取得被要求的一般物體.

 

例如, 喚他的名並對孩子說, “羅以, 來拿鉛筆!”鉛筆不是孩子現在想要的東西, 但他要能貫徹先前的課程: 回應名字, 順從指令, 能將眼力停留在我們手中之物, 並順從觸拿被要求取得的物體.

 

這以上6個課程, 是教導孩子在小團體生活中的獨立性, 更能擴展到適應團體活動中的分工搭配,能盡其責; 在訓練過程中, 孩子生活規律的緊湊性和一致性是極大的成功關鍵, 若平時孩子都處在被服侍和被照料的環境中, 只有片刻被要求服從指令要求獨立, 我們可預見教導過程中會有許多情緒爆烈的抵抗.

 

7.現在孩子要進入到眼不見到實質物體但仍能順從的教導, 就是變更環境.

 

先預備好孩子喜歡的活動, 然後要求他順從環境的變換; 例如孩子原本坐在椅子上, 現在我們喚他的名並對孩子說, “羅以, 去盪鞦韆!” 這是他喜歡的活動, 觀察他能否先用眼尋找所 “聽”到的鞦韆, 且順服離開椅子走出室內去盪鞦韆, 這個課程要落實在前面6個課程的根基上, 孩子生活規律的一致性, 是取得孩子願信靠順服我們指令的鑰匙.

 

8.我們開始正式進入自立且建立常規 (routine) 的第一課: 洗手.

 

例如帶孩子上廁所後, 喚他的名並對孩子說, “羅以, 去水糟洗手!”孩子能起身離開馬桶走向水糟, 或是在吃飯前, 能不立刻奔向飯桌而能順從, “羅以, 去水糟洗手!” 在學校環境, 能聽從老師的指令, “羅以, 去水糟洗手!”才食用點心.

 

9.自閉兒從服從去 “做”到懂得服從去 “給”.

 

從孩子眼中能見之物開始教導, 例如我們觀察到孩子的手正握著電視遙控器, 喚他的名並對孩子說, “羅以, 給我遙控器!”

 

一開始要著重在“給”這個字, 當孩子能回應名字回看我們時, 用手輕拉他握電視遙控器的手, 指引他把遙控器放在我們手中, 他一將遙控器放在我們手中, 我們馬上說, “羅以, 我…遙控器!”強調給這個動詞.

 

在這個階段, 用同一個人來接受孩子的給, 例如, “羅以, 給媽媽鞋子”, “羅以, 給媽媽皮包”; 千萬不要指使孩子一下給爸爸鞋子, 一下要孩子給姊姊一個擁抱, 這會使孩子分散認識“給”這個動詞的注意力, 因為他的注意力要回應不同 “人”的名稱上.

 

若孩子看不見我們要求的東西,先用手 “有距離”的指給他看,再逐漸將手指如箭頭般縮短與物體間的距離,直到手指尖觸到物體;只要孩子的眼目注意力在我們的手指上,他就配得用心學習的誇讚,千萬不要充滿不耐地拉孩子到物體前面,怒氣要求他 “給”,並強硬地拉他的手將東西放在我們手中,這會對日後的課程造成更多的負面學習態度.

 

孩子若能聽從一人的指令去拿東西且給出去, 現在可以讓他回應其他人的要求, 這是預備孩子在團體生活中能成為別人的幫助, 也能因聽從別人的建議而自助.

 

10.經由以上9個課程, 孩子現能回應自己名字、順從指令、眼目注意力集中、去觸摸到取得、願按著指令轉換環境、到走向物體取來再給出去, 他已跨出自閉拘禁的一大步, 現在我們要孩子 “活動”明白動作的指令.

 

老師或父母要以身示範, 例如對孩子說, “坐下!”然後我們就要即時幫助孩子的肢體模仿以下的 “動作”:

 

  1. 站立 (Standing)
  2. 坐下 (Sitting)
  3. 拍手 (Clapping): 可參與唱遊活動
  4. 搖手 (Waving): 再見的肢體語言
  5. 吃東西 (Eating)
  6. 喝 (Drinking)
  7. 轉圈 (Turning): 基本跳舞動作
  8. 跳 (Jumping)
  9. 擁抱 (Hugging)
  10. 親臉 (Kissing)
  11. 吹氣 (Blowing): 吹泡泡, 預備口腔肌肉日後教發聲說話
  12. 睡覺 (Sleeping)
  13. 敲 (Knocking): 敲門
  14. 讀 (Reading)
  15. 畫畫 (Drawing)
  16. 哭 (Crying)
  17. 刷/塗 (Brushing): 水彩塗色或刷牙
  18. 投擲 (Throwing): 投球
  19. 走/散步 (Walking)
  20. 踢 (Kicking): 踢球
  21. 舉雙手 (Raise arms):做早操
  22. 用食指碰鼻頭 (Touch nose)
  23. 輕摸小腹 (Pat tummy): 表示肚子餓或吃飽了
  24. 輕拍頭(Pat head):摸寵物的頭
  25. 雙手摀耳(Cover ears with hands):表示太吵
  26. 左手摸右手肘,然後右手摸左手肘(Touch elbow):肢體的協調運動
  27. 輕拍別人肩頭(Tap shoulders):可得到別人的注意力
  28. 用手指輕敲桌面(Tab table with hand):學習耳力集中,模仿節奏
  29. 雙臂展開成一條線:拉開肢體平衡
  30. 跺步(Stamp feet):讓腳掌感受力量

 

學生必須要成功地完成應有的學習技巧 (2), 和以上這10項課程, 才能繼續教導第二階段的會意能力.


相關訊息
心事心語∼ABA
萬事起頭的DTT自閉症教育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