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師自通制琴人 巧心寫就木匠傳奇
1/24/2018


無師自通制琴人 巧心寫就木匠傳奇

胡增援和韓永智在老城裡製作手工小提琴,夢想創立青島流派

 

一個六十花甲,一個四十不惑。胡增援和韓永智,二人一起做琴,少說也有十年光景了。在青島老城,一座德式老房子中,他們運用數學、物理學、造橋工藝、美學、聲學甚至化學,愣是做出了一把把絕妙的手工小提琴。

 

第一把琴獻給50歲的自己

第一次看見老胡做琴,他給了我一個專心鋸木頭的特寫鏡頭。腳下的木屑正在漸漸堆積成小山,工作臺略顯淩亂。忽然,老胡驚喜不已:�快看!有這種圖案的就是公樹木頭,以前不知道有這種區分,後來從義大利制琴大師GB.Morassi那裡得知,這種木頭做出的琴音色更美。這麼多年我第一次碰到,新的期待開始了。�

制琴之前,小韓做了十多年的樂器代理。他始終保持著對聲音的高度敏感,樂器到了他手裡,調調弄弄,聲音就大不相同了。他謙虛地說,�賣琴我有經驗,但做琴,老胡是老師。�

老胡早年接觸過木匠活兒,會設計會畫圖,善於思考。 2005年,適逢首屆青島國際小提琴比賽,老胡被國際琴展上的名琴震住了。那些如神來之筆的做工,老胡再清楚不過的�彎角穩重,且鑲邊乾淨。角木和襯條都是柳木的,襯條準確地嵌入到角木中。琴漆仍泛著琥珀的透亮。琴箱內的狀況表明了那些制琴者曾經懷有一顆怎樣的謹慎之心�

太美了!老胡感覺自己用半輩子搭建起來的體系受到了極大衝擊,當下就說,我要做琴。

春節很快到了。老胡無心備年貨,而是把做小提琴的資料拿回家研究,大年初一就拉開架勢,圖紙鋪了滿床滿地,逐步分解,歸納筆記。開春,老胡取料、刨料、畫線,繼而打眼、鋸榫頭、組裝,一邊琢磨一邊敲打,不分晝夜。終於,等到櫻樹開花的時候,200651日,他的50歲生日當天,老胡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小提琴。

樂器工作室最早開在廣西路11號,幾年後搬到了費縣路102號。知音們隨著他們的遷徙而遷徙,試琴、調琴、買琴,此中既有不同年齡的琴童,也有美國斯坦福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的職業音樂家等等。

 

以匠人精神創青島流派

每把手工琴都不一樣。十幾年來,老胡和小韓的工作室裡每天都傳出美妙的樂音。

小提琴由三十多個零件組成。面板、背板和側板的優美弧度用來確保共鳴的良好。對於琴體造型和構造,老胡小韓嚴格比照義大利制琴巨匠在鼎盛時期的作品�琴的腰身狹窄,便於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與背板中間有音柱支撐,位置講究,一分一厘的變化都對音色產生影響。當然,小提琴表面的油漆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不勻也不行,這些都會有損於音質�

做一把小提琴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搭上了腦力、體力、心力,小韓手掌起泡,老胡腰酸背痛。二人的�工藝潔癖�體現在對於木頭和時間的計較上,也體現在制琴的獨立過程。比如,提琴的面板用雲杉,背板用楓木。木頭都是幾年前買的,新木頭有樹脂、樹油,須放在空氣中晾幾年,揮發掉雜質,做琴時粘上不變形。在這快速消費的商品社會,憑自然風乾做出的提琴已經寥寥無幾�可他們就是要風乾一年以上。而且,琴做完了當年不賣,放一放,出來的聲音才更好聽。再比如,所有的琴都是一個人獨立製作,保證了完整性。因為他們固執地認為每把琴都有做琴人的味道和氣息。�我們的琴是作品,不是商品,沒有牌子,只有簽名。�小韓說。

一直有人驚訝於他們的無師自通。對此,老胡會像發言人一樣篤定:�世界上任何事情都需要勤學苦練和內心的努力。我們沒拜師學藝,大自然和世界級的制琴大師就是老師。我們有自己的理念,是青島流派。� (王占筠)

【配圖說明:1、老胡和小韓在工作室裡做琴

2、老胡做琴的時候非常專注

3、國際大獎得主王恪居和香港交響樂園首席李博,正在用老胡和小韓的手作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