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 待價而估的企業經營法

山風
9/28/2006


兵法中有“置於死地而後生”和“破釜沉舟”的作戰方法。用於今天的企業經營,就是所謂的“危機意識”的經營方式。無非是讓激烈的市場競爭的現實,使得企業上下有一股生存的危機感。正如一家企業在廣告中聲稱其服務質量如何好時,其原因是市場競爭,使消費者不得不認同。在某種意義下,這種企業危機意識可以轉化為企業員工本身的危機意識,從而奮發使得企業得到極大的發展,但是這種經營思想轉變成企業文化後,能夠取得成功的條件是,員工處在真正的無退路,換句話說,當整個經濟環境處於不景氣時,工作一位難求,職工為保飯碗,才會認同所謂的“危機”。

經濟擴張,失業率節節下降,已至歷史新低,幾乎達到完全就業的水準。在這種情況之下,許多公司是難找工作缺位,無人填充,所以“危機意識”的經營法已經無人再提起,取而代之的是概念完全相反的經營方法。不妨稱之為“待價而估的企業經營法”。

資本市場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一旦兩家企業宣布兼併,則兩家的股價會立即上揚,同時也帶動其它股價上揚,一個企業一旦被另一個企業看中,想買下,那麼這家企業的價值立即上漲。這幾年兼併風潮之下,這一幕戲輪番上演,讓投資人印象深刻,故特別注意兼併的消息。

因此,如果一家企業是以“待售”的態度來經營公司,雖然不見得真的要出讓企業,但是,在這種積極態度之下,企業上下就會以象投資股市的心待來工作,因此,真的會創造出企業發展的奇跡。

應用這種方式最成功的莫過於許多小型高科技企業,他們用一個簡單的方式,就讓“待價而估”的思想貫穿企業上下,形成企業的文化。這個方式就是“股票優先權”。股票優先權能夠使人暴富,條件是股價必須上漲,如果股價低於選擇權的價格,則是一錢不值。企業的股價要上升,除了企業的業績,企業的一切外觀,甚至新聞也是十分重要的,從此可以看出這種經營方式的一些特點。

對於一些中小型私營企業,由於不是股票上市公司,股估的壓力相對小得多,也沒有追求表現的壓力,企業對內對外的透明度不高,員工也不知道公司在干什麼,而公司的文化也不明顯,員工的價值觀不但與公司不一致,甚至在員工之間也不一致。老板對公司的經營是非體制化的,即無所謂管理流程、層級、分權負責和業績報告制度。老板扮演的是超人領袖,既是公司的老板,也是公司各個部門的老板,在這種情形之下,可以看出的情形是﹕

1)、公司離不開老板;2)、公司的業績到底如何無從評估。

在這兩種情形之下,顯然不會有人出價買下這個公司。

這也是為何如果企業主想改變這種情況,就要用“出讓企業”的思想來經營企業的原因。在這種“待價而估”的思想指導下,企業主將使得企業的經營管理專業化,體制化;同時也會讓企業突顯其價值和在市場中的地位;也會讓員工分享企業成長的好處,如類似分紅或是股權的分配等等。這種企業主隨時可以脫手,且明碼實價的態度,加上與員工共享成長的作法,會讓企業脫胎換骨出現意想不到的成長。

相關訊息
阿通一家: 笨賊
新聞焦點: 上帝是共和黨嗎?
南加生活: 電視中看新聞,課室里找答案
譚工專欄: 員工手冊的重要性
阿通一家:買什麼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