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探路互助養老,探索在膠東五市“通存通兌”,“時間銀行”家底幾何?
4/18/2021




青島老年人口已達191萬人,在全市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探索在膠東五市“通存通兌”——探路互助養老,“時間銀行”家底幾何

作為應對城市老齡化的重要養老服務模式之一,探索實施互助養老、在全市推行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是深化青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日前,青島市民政局下發《關於推廣使用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通知》,明確在市南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開展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項目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內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各區市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建立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工作隊伍,做好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宣傳、維護和指導工作。各區(市)要於2021年4月底前建立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工作隊伍並完成培訓,於5月份開始進行時間銀行常態化數據考核和通報。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作為新生事物,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在推進過程中,存在著服務質量、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也亟須在探索中破題一些困擾供需雙方的瓶頸。

“時間銀行”緩解養老服務壓力

時間銀行是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理念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具體應用,通過政策設計,鼓勵志願者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在全市統一的服務平台上按一定規則記錄儲存志願者的服務時間,當志願者需要養老服務時可提取時間、兌換服務,通過這一互助養老模式,可以有效緩解養老服務力量不足的矛盾。

“'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對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實現'老有所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青島市社科院副研究員劉振磊認為,面對目前我國日趨弱化的家庭養老功能,推廣“時間銀行”這一志願服務的創新模式,可以緩解不斷擴大的老年照料和服務壓力。

隨著青島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具備了推廣的現實條件。截至2020年底,青島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1萬人,80歲及以上的老人達到了28萬。

去年4月14日,青島出台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明確了我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制定了《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細則》,明確了時間銀行管理機構和服務站點相關標準及管理制度;志願者、服務對象審核、註冊、退出等相關標準規範;時間銀行志願者提供服務的流程及服務標準;時間銀行服務項目種類;時間銀行服務安全管理規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辦法;時間銀行服務站點以及時間銀行志願者獎勵辦法等規章制度。

與此同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已在首批試點的市南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全面鋪開。青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喬先華介紹,已專門開發全市統一的時間銀行信息管理平台,年滿18周歲、有公益服務精神、有從事養老服務的時間,身體健康、無個人信用不良記錄和嚴重違法記錄的公民都可以註冊成為志願者,並根據發布的需求“接單”,80周歲以上城鎮戶口空巢獨居老年人、60周歲以上農村留守老年人成為第一批接受“時間銀行”服務的對象,他們每個週會獲得4個小時的政府購買免費服務。

根據統計,志願者們提供服務的意願並不低。截至目前,市南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已有4084人註冊為志願者,服務對象(受益老人)3866人,訂單量達到1539單,服務時長達到784.25小時。

在很多原先就投身於養老服務志願者行列的志願者看來,通過“時間銀行”客戶端“接單”,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種新的動力。 “雖然說本來我做志願者就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回報,但是現在有了這個時間銀行,我覺得對我的付出是一種記錄和肯定。”已經從事養老志願服務多年的西海岸新區志願者羅瑞濤說。




探索建立養老服務統一標準

雖然“時間銀行”已經成為養老服務的有力補充,但記者採訪中發現,“時間銀行”並不是社區養老服務的“萬能藥”,仍有諸多難題需要解決,才能進一步有效發展和應用。

在“時間銀行”試點中,不同場景涉及的服務需求是不同的。據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負責人曹齊介紹,時間銀行以非專業服務項目為主,主要包括助餐、助醫、助浴、助潔、助急和指導使用智能手機六大類。其中,助餐包括上門送餐和幫助購買食蔬等;助醫包括陪同就醫、按醫囑代為取藥和購買藥品等;助浴包括洗浴看護和接到養老服務站點洗浴等;助潔包括理髮、家務整理、幫助清洗衣服等;助急包括各項日常生活應急協助服務項目以及心理疏導、陪伴聊天等。

根據青島市目前的標準,上門送餐可存儲0.25小時/次,幫助購買食蔬可存儲0.5小時/次,陪同就醫可存儲0.25小時/次,洗澡看護可存儲1小時/次,幫助清洗衣服、理髮、家務料理等均可存儲0.5小時/次,精神慰藉、指導使用智能手機等可存儲1小時/次。 “但是在運行過程中,有的志願者反映,陪同就醫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0.25小時/次可能會偏少,那麼在實際運行中,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調整,使志願者的付出和存儲時間大致相當。”曹齊表示。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從全國范圍來看,中國引入“時間銀行”的理念較晚,除青島外,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大城市展開試點,但後續這一範圍在不斷擴大,太原、杭州、南寧等地社區都在嘗試創新本社區的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模式。喬先華表示,隨著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在全市範圍內的推廣,下一步將考慮將專業志願者納入其中,並考慮跨地域通存通兌。 “這就需要對志願服務種類、質量建立統一標準,進行統一換算。”

民政部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標準制定參與者、南京養老服務聯合會會長史秀蓮認為,在“時間銀行”模式下,不同專業程度的志願服務按照同等時長相互通兌,其所涉及的資源投入和稀缺性往往不盡相同。 “因此,可能導致更具專業性、更需投入精力的服務項目缺乏志願者參與,而居民們則趨向於提供較為簡易的服務項目。”史秀蓮認為,目前“時間銀行”尚缺少統一的製度標準,從而導致在實際操作中,如果只是簡單地記錄時間而不考慮服務的種類和質量,會打擊志願者的積極性,導致擇輕避重。對此,她建議確定統一的時間計量標準,在記錄存儲時間時,不僅要記錄志願服務的內容和服務時間,還要考慮不同類型志願服務所包含的不同勞動的市場價值。 “可通過強化互聯網技術使用,建立全國統一的‘時間銀行’信息記錄管理平台,保證時間貨幣和金融貨幣一樣在全國的‘時間銀行’都可以存儲和兌換,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打破制約供需雙方瓶頸

“時間銀行”能夠有效運轉,歸根到底取決於提供服務和使用服務的供需雙方。

由於絕大多數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壓力很大,能夠投入到志願服務的時間相對有限,再加上志願服務時間“通存通兌”存在地域限制等因素,這都導致了“時間銀行”在服務供給側存在一定限制。與此同時,享受服務的群體需求側因為年齡偏高等因素,使用智能手機發布需求存在一定困難,也成為影響“時間銀行”有效運轉的重要因素。

據喬先華介紹,針對志願服務提供方的供給側,青島市採取發動在校高校學生、駐青部隊官兵、轄區大型企業職工、退休的活力健康老人等辦法,讓他們加入到志願者行列中來,逐步充實年輕的新生力量。同時,也在積極對接青島已有的註冊志願者,擴大養老志願者隊伍。

“對於志願者儲存的養老服務時間,我們也正在與南京市民政局合作,成為全國首個養老服務時間'雙城通存通兌'試點城市,並依托已經成立的膠東經濟圈養老聯盟,探索在膠東五市推行養老時間通存通兌。”喬先華表示,這是在允許志願者個人將存儲的養老服務時間可以轉贈給他人、可以隨時使用的同時,調動志願者積極性的又一有力舉措。

而針對養老志願服務需求側存在的難題,青島也在著力破題。就在去年和今年,青島市製定了兩年行動計劃,即2020年要在每一個街道建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即98個街道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並在2021年覆蓋到農村40個鎮,實現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城鄉全覆蓋。如果老人需要服務而無法發出訂單,街道(鎮)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或者社區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將會交給老人發布信息,如果教不會,那麼他們就會代老人發布需求信息。同時,老人還可以指定親屬進行一機一號捆綁,由親屬根據老人的需求代為發布需求訂單。 “如果老人發布的訂單沒有志願者接取,我們也會採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或者社區服務站兜底服務的方式,讓老人的訂單‘不跑空’。”

“通過這些措施,我們爭取到今年年底,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註冊志願者達到13000人,服務對像數量將突破一萬人,訂單量突破一萬單。”喬先華表示。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