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我一個”:投身生態自救運動 --為北極熊,為小企鵝,更為我們自己
9/4/2018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南北兩極的加速融化,觸目驚心的生態災難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巨輪將傾,到了地球人同舟共濟實實在在地為環保做點什麼的時候了。不久前剛剛出版的《西方文明的崩潰》(The Collaps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一書的作者是兩位科學史家,按照他倆的分析,人類歷史上不乏滅絕的文明,但現代西方文明的滅絕將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人們明知道它在一步步走向毀滅卻不採取任何行動的文明。這裡“知識並沒有轉化為行動”(該書第2頁)。頂層設計自然是重要的,但我們每個普通民眾的主動參與更是不可或缺的。真是到了開展全民大自救的生態運動的時候了。1992年由加拿大導演拉森和一群反消費主義者在美國和加拿大發起的“國際罷買日”活動,2005年12月由10名白領在美國三藩市發起的 “一年不購物”活動,  流行於歐美和亞洲的 “樂活”運動,“免費素食”運動,“搜索垃圾箱運動” (Dumpster diving),中美後現代發展研究院所推動的“騎車是一種品位——後現代綠色出行活動”,以及“新摳門主義” 和“素婚”,“裸婚”等反潮流之舉以及近日網上瘋傳5萬澳洲人“不買東西”活動都是這一運動的一部分。源於瑞士,至今已風靡全世界的“社區支持農業”(CSA)也是一種生態自救。時下華夏大地方興未艾的鄉建運動乃至中國政府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國家戰略,在根蒂上其實也是一種生態自救。著名三農專家溫鐵軍教授在《八次危機》中用翔實的事實證明了:正是廣大鄉村的存在使中國成功地應對了一次又一次經濟危機。小約翰•柯布博士之所以預言:“生態文明的希望在中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還存在著廣大的鄉村,還有數億農人,這就是中國反轉的資本,是中國的底氣所在。在這位90高齡的老人看來,規避西式工業文明的誤區,直接進入生態文明,將是中國的一個千載難逢的偉大機會。這是在選擇生,這就要求從思維方式到生產方式,從生活方式到消費方式進行一番全方位的變革。否則就是在選擇死。

       當然,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開始總會受到打壓一樣,那5萬“不買東西“的澳洲人也遭到了很多非議。不少人認為,“不買東西”就是要抑制或禁止自己的物欲,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我們拼命賺錢還有什麼意義呢?

       其實“不買東西”這項活動並非在宣導反人類的禁欲主義,而是要我們適度消費,

用“適度”的概念取代“越多越好”。旨在把我們從各種外在物質的捆綁和壓迫中解放出來,從而更好、更自在地生活,比如瞭解自己的真實欲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響,不盲從,不跟風。把自己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精神的涵養和雅趣的培養。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健康、家人和朋友,將更多的精力投身在自己真正想從事的精神活動,比如讀書,遠足,做公益,畫畫、跳舞,撫琴,品茗等。這就要求我們儘量減少使用社交網路、即時通訊。定期遠離互聯網、遠離手機,避免資訊騷擾。用中國話說,這就是在鼓勵你享清福了。

       因為人這種動物的欲望是無窮的。過度追求物質,反而會讓人越陷越深,最終被物質所奴役,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人最終卻不幸福。其實後現代哲學家早已揭露了“消費主義的欺騙性“。用波德里亞的話說,在一個消費高度控盤的王國裡,所謂“幸福”只是一種幻像,而通過消費,通過物質佔有獲得的幸福因此也只能是一種虛假的幸福。

       如果說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一隻蝴蝶偶爾扇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的話,那麼利用蝴蝶效應和萬物互聯的原理,每個個體都可以發揮出驚人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我們喜歡用“天下興亡就看你我”取代了傳統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因為我們不是“匹夫“,我們是頂天立地的人,是天地之心。為天地操心是我們的份當所為。

       在今天這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上,人們總希望在世界不遠處有座燈塔以指引我們的航向,更希望有某個大英雄帶給我們希望。其實世界有沒有希望並不在他人,而在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是否能夠勇敢地說一句:有我在,世界就有希望? 世界之所以有希望是因為我在!  在這個意義上,可以把我們視作一群理想主義者,一群樂觀主義者,不過是一群福柯意義上的“悲壯的樂觀主義者”。 福柯曾說:有一種樂觀主義認為事情不能比這再好了,我的樂觀主義則在於說,有如此 多的事情能夠被改變。 所謂“悲壯”,是首先將自己擺上,先從改變自己開始。而這往往是最難的,但也是最能讓人看到希望的。

        這裡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和您的朋友參與這個“算我一個”生態自救活動或享清福活動,為了北極熊,為了小企鵝,更為了我們自己及我們的後代。

       您可以一年不購物(食物及生活必需品除外),甚至一個月不購物也行,您可以一周吃一次素,一個月吃一次也行。當然也歡迎您動員家人和朋友參加。如果說工業文明是生命碾壓生命(想想“人對人像狼一樣”,想想今天社會中彌漫的戾氣),那生態文明就是生命感染生命,生命影響生命,因此非常鼓勵您邀請親友參加,但前提是您自己要以身作則先做點什麼。咱可不能學美國某政要知行相悖,一方面拿著諾貝爾和平獎四處講環保,一方面自家用電量竟是普通家庭的21倍。

       如果我說“算我一個”,加入到拯救地球,拯救我們自己的生態自救運動,如何獎勵我呢? 習慣生活在獎勵機制中的現代人估計會問這個問題。

       首先,人生如此短暫,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又利益眾生的事體是件無比美好的事,這份美好,值多少銀兩?,又到哪裡去找?何況“人在做,天在看”。

       其次,如同“古之學者為己”一樣,從事生態志業最大的受益人最終還是我們自己。早在2014年在哈爾濱過程暑期班上我們曾當眾宣佈一年不買新衣服,後來也做到了。這件事帶來了我們生活中一連串的改變。大家不妨也去體驗一下,這其實也是個明心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變化,不僅能享受到一份清福,更會發現生命中意想不到的驚喜。

         為了美麗的地球,更為了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子孫後代,  怎麼樣,咱們一起走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