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失控
5/16/2017


發病率死亡率都在升高,年輕化趨勢日益顯現
警惕心血管病失控
2017年05月09日 04:16:00 作者:國際日報 來源:  字號     打印   關閉 

 

在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全球十大致死病因中,心血管疾病常年處於首位。但作為非傳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速,仍然超出了很多專家的預料。近日,美國心臟學會公佈最新研究數據稱,到2035年,45%的美國人將患上至少一種心臟病。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教研室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許頂立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面臨的情況可能比美國更嚴峻。

患者增速讓人吃驚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定義,心血管疾病由心臟和血管疾患引起,包括冠心病、卒中、高血壓、心衰等。美國心臟學會主席史蒂文·豪瑟直言,專家們過去低估了心臟病的發病趨勢。2011年,該學會的預估是,到2030年,約40%的美國人會患上至少一種心臟病;然而,資料顯示,到2015年,心臟病患者人數已經“超標”,達到全美人口的41.5%。新報告中,美國心臟學會更新了一組資料:到2035年,超過1.23億美國人會出現高血壓;2400萬美國人會患上冠心病;超過1100萬人會中風;900萬人會患上充血性心力衰竭;超過700萬人會有房顫問題。豪瑟認為,這種猛增趨勢已經超過目前防治措施帶來的正向效果,未來人們可能面臨更糟糕的處境。

許頂立說,從目前臨床來看,我國的問題只會比美國更嚴峻。“美國的主要問題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升高,但同時,他們的死亡率一直呈下降趨勢;而我國,無論患病率,還是死亡率都在升高。”

國人面臨的心血管問題,早就引起過業界關注。2015年,《美國心臟學會雜誌》刊登了一篇名為《中國成人的心血管健康狀況》的報告,研究人員綜合分析了超過9.6萬名年滿20歲的中國普通民眾心血管健康資料後發現,全部四項身體健康指標都達標的人僅占13.5%,心血管健康狀態較差者達到3/4,健康狀況理想的人極少。《柳葉刀》雜誌發佈的《全球疾病負擔報告2015》也顯示,2015年中國死因排名中,腦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臟病位居前兩位,分別占2015年全部死亡人數的20.1%和15.5%。

年輕患者比例明顯高於歐美

年齡越大,心臟及血管健康程度越差,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自然增大。豪瑟在最新報告中指出,24歲時,年輕人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為20%;到45歲,患病風險升高到50%;年齡超過80歲,風險將激增至90%。對美國來說,心血管疾病帶來的疾病負擔主要體現在65歲以上者,特別是高齡老人群體上。

與美國不同,許頂立認為,我們需要特別重視的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年輕化趨勢。“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很多務工人員從農村走進城市,他們在飲食轉向高油、高糖的同時,還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再加上疾病防治知識不足,進而導致這一人群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升高。臨床上,本應身體素質較好的年輕人,尤其是體力勞動者,患上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的越來越多。”

在2015年的世界心臟日活動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教授劉梅林提到一組統計資料:中國35~44歲年齡組人群,冠心病發病率3年內增幅達到30.3%;45~55歲年齡組人群,冠心病發病率增幅達到21%;35~44歲年齡組男性,15年內因冠心病死亡的幾率增加111%。

高發與預期壽命密切相關

心血管疾病的高發,與現階段的人均預期壽命密切相關。許頂立解釋說,通常認為,在預期壽命為70~80歲時,導致人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心腦血管疾病;而當預期壽命上升至八九十歲,呼吸系統疾病將成為人們致死的首要原因。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5.8歲,因此不難理解為何現階段國民面臨的最大健康威脅會是心血管疾病,甚至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心血管疾病都將居於首位,且殃及各年齡段人群。

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包括基因和環境兩方面,前者較難改變,後者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煙草使用、運動缺乏和不健康飲食是世界衛生組織列出的主要環境因素。因此,做到不吸煙並避免吸二手煙、每天運動30分鐘、每天吃5份水果、每天鹽攝入少於1湯匙(約合6克)、限制飽和脂肪酸及反式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能夠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許頂立補充說,熬夜正在成為年輕人猝死的重要誘發因素。近年來,不時有年富力強的中年骨幹因心臟病猝死的新聞見諸報端,根源就在於此。

早早做好心血管疾病預防,不僅能降低年輕時的患病幾率,更會讓人受益於老年。過去認為,更年期以前,女性在雌激素的保護作用下,患心血管疾病幾率遠低於男性,因此,年輕男性才需要重視預防。現在專家逐漸認識到,早期的預防措施,對降低更年期後女性的心血管患病風險具有一定作用。歐美專家近年來開始奔走呼籲,年輕女性也不可忽視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遏制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態勢,不僅需要個人改善生活方式,更需要各地政府及醫療機構做出努力。近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統計了全國12省百餘城鄉地區近5萬份受試者資料,並繪製了我國心血管疾病大地圖。其結果顯示,儘管高收入地區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高於低收入地區,但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反而更低。這說明,在個人控制危險因素之餘,政府還需要通過科普提高居民防病意識,保證人人享有優質價廉的基本醫療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