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腳痛有妙招
3/13/2018


修復腳痛有妙招


腳是身體的基石。人在一生中要靠雙腳行走約17.7萬公里。腳由26根骨頭、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肌肉與韌帶構成。這些複雜的結構偶爾出錯不足為奇。下面,我們就來「解剖」小小的腳丫,揪出不同部位疼痛背後的原因。

 

足跟痛

 

足底筋膜炎:美國矯形外科醫師學會發現,足底筋膜炎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它是長期超負荷壓力造成的筋膜損傷,長時間不活動會誘發疼痛,活動後暫時減輕。睡覺時筋膜放鬆,腫脹更厲害;起床邁出第一步時,體重都施加在炎症組織上,引發劇痛。治療關鍵是減輕炎症,包括休息、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葯、冰敷、在足弓處縱向按摩等。每天拉伸跟腱、小腿肌肉2~3次。穿能對足弓形成支撐力的鞋子,不穿人字拖、平底鞋,不赤腳走路。疼痛超過兩周要看醫生,採用理療、激素或佩戴夾板治療。

 

跟骨骨刺:即足跟底部或後方突出來的骨頭,常見原因是肥胖、足跟反覆受到創傷、鞋子不合腳等;患病率約為10%,但只有5%的患者會感到腳疼;常與筋膜炎伴發,兩者的癥狀類似,治療方法也差不多。

 

腳底痛

 

跖疣:這是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皮膚感染,一般不會向外生長,壓力會使其嵌入皮膚,產生壓痛,就像鞋裡有石子。跖疣可單個生長,也可成簇出現(鑲嵌疣);通常扁平、堅韌,易與老繭混淆。可以自愈,但常需花上數年時間。含水楊酸成分的貼劑能逐漸溶解跖疣死細胞。醫生則常用液態氮冷凍,或燒灼、切割、刮除等療法。疣有傳染性,別亂穿別人的鞋子,保持足部乾燥。

 

老繭:通常在腳底或前腳掌,是一種生理現象,有助保護足底皮膚。但有些人站立或行走時會感到疼痛。建議在洗澡後用浮石(一種海綿狀的岩石)輕柔去除死皮,但別去掉太多,以免出血、感染。然後在患處塗抹水楊酸、尿素或乳酸銨,每天兩次。不要用剃鬚刀、剪刀來處理。穿合腳的鞋子,可將絨布剪成兩個半月形,墊在老繭周圍。

 

腳趾痛

 

拇囊炎(拇外翻):一種大腳趾底部的骨性突出物。常年行走姿勢不當對大腳趾關節施加壓力,迫使其向第二根腳趾傾斜,出現腫塊、炎症。扁平足、足弓低、足內翻者易患病,有家族流行傾向。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嚴重、持續疼痛和炎症。穿擠腳的鞋子(如尖頭鞋或高跟鞋)是誘因之一。美國足病醫學會指出,女性患拇囊炎的風險比男性高9倍。建議穿鞋尖較寬的鞋子,鞋跟不要超過5厘米。使用凝膠墊、冰敷、服用抗炎葯、避免長時間站立能減輕疼痛。若持續惡化,影響日常活動,就要考慮做手術了。

 

雞眼:和老繭本質上是一回事,但常出現在非承重部位,如腳趾側面或頂部以及趾間潮濕多汗的部位。治療方法是去除堆積的死皮細胞,定期滋潤。勤剪趾甲可預防長雞眼。

 

痛風:通常位於大腳趾關節處,原因是尿酸過量導致晶體沉積在關節中。夜間飲酒可能導致痛風發作,酒後8~12小時加劇,數日後緩解。60%的首次發病人群會在一年內複發。建議遵醫囑治療,改變生活方式,調整飲食,降低體內尿酸含量。

 

槌狀趾:患趾(通常是第2~4根)中間部位向上彎曲呈V字形,形似棒槌,常伴有拇囊炎、雞眼等。常穿高跟鞋、夾腳拖鞋者易患病。儘早治療可糾正,否則肌肉無法伸直,變為永久畸形。建議穿柔軟、鞋頭寬鬆的鞋子。練習用腳趾撿起地板上珠子的動作能拉伸肌肉,也可用夾板矯正。若不見好轉,則需手術。

 

嵌甲:任何趾甲都有可能向內生長,最常見於大腳趾。趾甲長入周圍皮膚或兩側皮膚包住甲緣,會出現搏動痛、紅腫。趾甲刺穿皮膚可造成局部感染。建議用溫水、浴鹽浸泡雙腳,減輕炎症,用棉簽輕輕地將皮膚推離甲床,用新的指甲銼磨平趾甲邊角,塗抹抗生素軟膏。如有腫脹、發紅、膿液或疼痛加重,需及時就醫。不穿太緊的鞋,剪趾甲時別剪得太短、太禿。

 

骨關節炎:足部骨關節炎最常見於大腳趾底部關節。可服用抗炎葯、熱敷、冷敷、運動、理療和減重等方法緩解。

 

前腳掌痛

 

脂肪墊萎縮:跖球(前腳掌)內有脂肪墊,是一種天然緩衝保護墊。脂肪墊萎縮變薄是常見生理現象,且無法再生。當脂肪墊磨損嚴重時,患者就像踩在岩石上,疼痛難忍。要避免長期對前腳掌施加壓力,如穿高跟鞋或赤腳走路,尤其是在水泥地、瓷磚、石頭上行走。建議穿支撐力強的鞋子,墊柔軟的鞋墊;用游泳、騎車等代替衝擊力強的運動(如跑步)。矯形器能支撐雙腳,吸收衝擊力。

 

跖骨痛:跖球疼痛、發炎會導致跖骨壓痛、腫脹。有時也會出現銳痛或燒灼痛。站立、跑步、走路時,跖骨痛會加重,休息時減輕。治療方法包括冰敷、穿帶氣墊的鞋、不穿高跟鞋、服用抗炎葯等。

 

神經瘤:是腳趾底部神經周圍組織的炎症、增厚,導致趾間、前腳掌有灼熱、刺痛或麻木感。患者常把這種疼痛描述為鞋子里有石頭。最常見於第三、四趾的底部。常穿高跟鞋、受傷、反覆受壓或足部異常(如槌狀趾、拇囊炎、扁平足和高足弓)會導致神經瘤的發生。休息、冰敷、服用抗炎葯能暫時緩解疼痛。建議及時就診,通過理療、注射激素、手術等方法治療。

 

腳面痛

 

肌腱炎:能夠讓腳趾伸直的伸肌肌腱發炎,是足面痛的常見原因。鞋子不合腳、鞋帶系得太緊、行走距離太長都會對足面施加壓力。治療方法包括限制行走、站立,冰敷,服用抗炎葯和穿支撐力強的鞋子。肌腱炎是一種過度使用性損傷,患者不能再做快速、劇烈、有衝擊力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