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120”口訣 關鍵時刻能救命
12/6/2018


牢記“120”口訣 關鍵時刻能救命


 《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7)》顯示,2016年,心腦血管疾病在全球造成1760余萬人死亡,是全球首位死亡病因。據測算,我國40歲以上人群現患和曾患腦卒中人數達1242萬,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

 

  秋冬季節是腦卒中的高發季。昨日,長沙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牢記識別腦卒中的“120”口訣,才能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時機。

 

現象腦卒中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

 

  26日深夜,35歲的廖先生連續打了5個小時網遊,突然感覺右手發麻,連點滑鼠的力氣也沒有了。他打算用右手支撐著從座椅上站起來,不料右胳膊和右腿都使不上勁。家人立即把他送到醫院。醫院啟動卒中綠色急救通道,急救小組醫生迅速做出了“急性腦梗死”的診斷。多虧送醫及時,經過兩個小時的全力搶救,廖先生終於轉危為安。

 

  腦卒中俗稱中風,主要分為出血性卒中(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腦梗死)兩大類。其中,缺血性卒中更常見,占到80%以上。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等“四高”特徵。

 

  “千萬不要認為腦卒中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病,目前中青年人群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長沙市疾控中心慢病與精神衛生科科長胡勁松介紹,近年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在我國首次發生腦卒中的患者中,65歲以下人群所占比例已接近50%,其中約15%的患者發病年齡在45歲以下。

 

  “氣溫降低會使人體血管收縮、血黏度增高、血壓上升,這是影響腦卒中發作的外界因素。一半以上的腦卒中患者在秋末冬初氣候驟變的時候發病。”胡勁松表示,年齡是腦卒中發生的重要內因,55歲以後每過10年腦卒中的危險性增加1倍。近年,隨著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動脈硬化等與腦卒中息息相關的慢性疾病呈現低齡化,中年人甚至年輕人突發腦血管病的風險相應上升。此外,腦卒中的“中年危機”還與工作壓力過大、缺乏運動等因素有關。

 

就醫爭分奪秒把握“黃金4.5小時”

 

  近日,69歲的潘先生看電視時突然感覺左手發麻、無力,老伴發現他嘴角有些歪斜、吐字不清,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到達醫院時,距離潘先生出現症狀不到1個小時,他很快被確診為腦梗死,經過藥物溶栓治療,大約1個小時後,他肢體麻木、口齒不清的症狀明顯好轉。一周後,潘先生康復出院,沒有留下後遺症。

 

  72歲的劉老太卻沒有這麼幸運。兩周前,劉老太早晨起床時感覺有些頭暈,右側肢體無力,自以為是高血壓引起的頭暈,吃了點藥又躺下休息。直到中午老伴叫她吃午飯,卻發現她已經神志不清,右側肢體完全不能動彈。老伴趕緊撥打了兒子的電話,等兒子開車回家,再把劉老太送到醫院已是下午2時。由於錯過了溶栓治療的“時間窗”,醫生只能通過手術取栓。目前,劉老太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卻留下了右側肢體癱瘓的後遺症。

 

  “同樣因急性腦梗死住院,兩名患者的治療效果卻有天壤之別,這與就醫是否及時有很大關係。”胡勁松表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黃金治療時間為4.5小時,也就是常說的溶栓治療“時間窗”,而且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必須爭分奪秒。

 

  快速判斷腦卒中症狀是救治的第一步,也是贏得搶救時間的關鍵。迅速識別腦卒中應牢記“120”口訣,即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斜;查2只胳膊:平行舉起,單側無力;0(聆)聽語言:言語不清,表達困難。“發現上述任何突發症狀,要第一時間懷疑是腦卒中,切不要觀望,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胡勁松提醒,最好就近送往有卒中中心的醫院救治。

 

預防高危人群應儘早進行諮詢

 

  根據《腦卒中危險評分卡》,主要有8項可能導致腦卒中的危險因素:1.血壓≥140/90毫米汞柱;2.血脂異常(或不知道);3.糖尿病;4.吸煙;5.心跳不規律;6.明顯超重或肥胖;7.缺乏運動;8.有腦卒中家族史。

 

  在以上8項危險因素中,如果具有≥3項危險因素,或既往有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者,評定為腦卒中高危人群;具有<3項危險因素,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房顫動或瓣膜性心臟病)之一者,評定為腦卒中中危人群;具有<3項危險因素,且無慢性病者為腦卒中低危人群。胡勁松建議,如果評定為腦卒中高危人群,建議儘早到醫院卒中中心或神經內科進行諮詢,接受定期隨訪和規範化干預管理,以減少或延緩腦卒中及其併發症的發生。

 

  胡勁松還提醒,腦卒中需從源頭上進行預防:戒煙和限制其他形式煙草的使用;合理飲食,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內,適量攝入動物蛋白質,如瘦肉、魚類、禽類等;加強運動,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步行或家務勞動;積極預防治療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

 

  另外,對體內已形成的病理變化,如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等,要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