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身 調息 調心 導引,流行千年的康養法 《導引圖》復原圖
1/3/2019


調身 調息 調心 導引,流行千年的康養法 《導引圖》復原圖

  如今,發源於印度的瑜伽風靡全球。其實,我國也有一項古老且具有養生健體、輔助康復的好方法,就是導引。

  《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中詳細敘述了導引的出處:“中央者……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wěi)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古代中部地區居民患病與現代人很像,地理條件好、飲食佳、勞作少,人容易萎靡不振,氣血逆流不通,易生寒熱雜病,對付這類症狀可用導引按摩。

  導引在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單式流傳,比如西漢時期的《馬王堆導引圖》《引書》中記載了導引單式,有仿生導引、單一病證導引和器械導引等,大多簡單實用。第二階段是處方流傳,典型代表是隋代太醫令主編的《諸病源候論》,這部論述疾病證候和病因的中醫典籍,通篇沒有一個藥方,在每個證候之後介紹了幾種或十幾種導引方法,共附200多個導引方法和養生方,形成了導引處方系列。第三階段是大眾流傳,為了方便傳承,古代的大醫家、養生家把優秀的導引動作串編成套,像華佗、孫思邈、陶弘景等創編整理的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吐納按摩法等,流傳至今。

  導引傳承至今,多被大家用於康復養生,通過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培補元氣、疏通經絡、周流氣血、壯其根本,達到正氣記憶體,外邪不擾的健康狀態。另外,導引健身有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引體令柔。練習導引時,講究有規律、緩慢、順著筋節的深層導引,尤其注重肢端末梢的柔順,就像慢慢拉開橡皮筋一樣,特別有利於鍛煉筋骨。比如,八段錦中五勞七傷往後瞧、旋臂和旋指配合;攢拳怒目增氣力中,旋腕握固能調動全身,增強末梢血液迴圈,舒筋活絡。

  二是呼吸吐納。“導氣令和”講究有規律、緩慢、細勻深長地呼吸吐納,這是臟腑的最愛,吐納的內勁不僅可以按摩臟腑,更能調節植物神經和臟腑功能。在緩慢的導引行氣中,毛細血管大量開放,小血管隨之放鬆,有助副交感神經興奮,穩定心率,降低血壓。

  三是練心境。導引借助柔和緩慢的鍛煉,可以讓人的心境慢慢歸一,進入一種恬淡專注的狀態,特別有利於調節大腦皮層,減少分泌令人興奮緊張的激素,降低交感神經興奮性,讓人變得心態平和。

  大家平時練習導引,可以根據自身狀況,選擇單式組合。比如伏案久坐、頸椎僵硬人群,可著重練八段錦中的兩手托天理三焦、五勞七傷往後瞧、搖頭擺尾祛心火,以及俯身攀足固腎腰。也可以學習一兩套導引方法,慢慢精練,讓心回歸身體,深層筋膜得以舒展,臟腑氣機運轉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