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陽剛危害健康
11/28/2019


強者硬漢高大威猛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過度陽剛危害健康

  近日,全球公益組織“提示”發佈《2019男性特質與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研究涉及195個國家的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資料發現,男性平均比女性早5.5年死亡;在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主要疾病負擔中,男性幾乎每項占比都過高。研究顯示,這與男性性別觀念、生活習慣、人際關係等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若過度追求男子漢氣概反而會害了自己。

男子漢氣概變了味

  古今中外,人們對男子漢氣概的理解不外乎是要求他們扮演“強者”“硬漢”的角色。在我國歷史文化中,人們用“陽剛”形容男人,“陰柔”形容女人,男子漢氣概是男性最基本的一種社會性別價值觀。從發明文字開始,“男”字在甲骨文裡就是左邊一個“田”,右邊一個“力”,可解釋為“田裡的勞動力”,是力量象徵。《禮記·王制》記載:“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男”是一個爵位等級,是權力象徵。在唐代文學作品裡,男子漢氣概又是李白筆下“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行俠仗義;李鹹口中“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的獨立堅強。

  美國心理協會曾發文稱,男子漢氣概使男性獲得更多福祉,例如,更多的領導崗位工作、更高的薪酬和社會地位,但也因此付出很大的健康代價。該《報告》研究者也表示,男子漢氣概中不乏人人推崇的精神品質,但也可能因病態化地刻意追求而變了味兒,導致男性壽命不及身體相對柔弱的女性。在195個國家中,有192個國家的男性預期壽命低於女性,全球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69.8歲,女性為75.3歲。全球男性12個主要死亡因素中,有7個屬於非傳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慢性肝病、新生兒疾病;3個身體傷害,包括意外傷害、交通事故、自殘或暴力;以及2個傳染病,包括愛滋病、結核病。男性從青春期開始,出現傷殘的比例就顯著上升,在30歲左右達到頂峰。

六大行為危害男性健康

  研究者表示,“男子漢”的刻板要求直接影響男性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不良飲食、吸煙、酗酒、職業傷害(過勞、職業受傷等)、不安全性行為、濫用藥物的概率大大增加。這6種健康風險與全球52%的男性死亡及70%的男性疾病傷殘有關。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肖震宇表示,過度“陽剛”的確讓男性處於健康劣勢。

  易養成不良嗜好。女性更關注自身,希望自己能保持年輕漂亮,這種欲望給身體帶來良性影響,比如更注意飲食健康、作息規律等。相反,“男子漢”則更關注權力與名譽,對健康不怎麼上心,日常很少做保健和定期體檢。有資料顯示,女性每年看病次數比男性高28%。不僅如此,一些貼有“男人味”標籤的行為也消耗著他們的健康,例如“男人飯量大”“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吸煙酗酒”等。《報告》中提到的7個導致男性死亡的非傳染性疾病因素中,除去新生兒疾病,其他都與不良飲食及煙酒有密切聯繫。

  易置身危險之中。男性被認為應當高大威猛、身強力壯,必要時應使用武力來維護安全並承擔風險,以免被視為軟弱無能。所以男性大多會有愛冒險、易衝動的性格特徵。這讓他們,尤其是年輕男性,在各種意外和危險行為中的死亡風險遠高於女性。《報告》顯示,堅信男子漢氣概的男性,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加2~3倍。很多男性為了在同齡人中看起來更“酷”,會濫用合成代謝類固醇等影響身心健康的藥物,此類物質類似于合成雄性激素,可增加肌肉塊頭和力量,使男性性徵明顯,但它已被列為2A類致癌物(很可能人類致癌物)。此外,對性別角色的錯誤認知,男性通常就醫不及時,“硬撐”導致病情繼續惡化;有些男性誤認為性能彰顯男人雄風,出現過度性行為的情況,感染性病幾率更高。

  易積蓄不良情緒。澳大利亞一項調查發現,1/3的男性在情緒低落時不願與人交談;85%的男性認為“男子漢流淚丟面子”。傾訴、流淚、求助等,在“陽剛”的男性看來都是軟弱的表現,因此在面對精神壓力時,他們往往獨自承受。男性壞情緒得不到有效排解,壓力越積越多,轉而會表現為焦慮、脾氣暴躁、有敵對或攻擊性等,長此以往便累及身體,誘發神經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

身心健康比男性角色更重要

  美國人類生物學家裘蒂·朱曾對四五歲的男孩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發現,男孩在理解他人情感、培養親密關係時與女孩一樣敏銳,但到了小學一年級前後,會把天生的同理心換成後天習得的沉默、隱忍,與朋友保持較遠情感距離。更有趣的是,他們只在公共場合採取這種後天行為模式。可見,後天性別角色教育已成為壓迫男性自由成長的“精神枷鎖”。“男女本就有諸多相似,不該過度誇大兩性差異。”肖震宇說,現在中性化性格的人越來越多,兩性之間的意識壁壘逐漸被打破,這是社會的進步。

  為維護男性健康,他建議:1.健康行為選擇不分男女。世界衛生組織將影響健康因素總結為:健康=60%生活方式+15%遺傳因素+10%社會因素+8%醫療因素+7%氣候因素。無論男女都要重視健康生活方式,積極應對疾病,避免肥胖和不良飲酒,戒煙,減少自我傷害。2.男性要重視精神疾病預防。人們常誤認為男性“有脾氣”是“真性情”;“不愛說話”是“性格沉穩”,事實上這些都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前兆。男性若遇到心理困惑應及時求助專業心理諮詢師,家人也該多與男性溝通,傾聽他們的“心事”。

  《報告》倡議:“保證身心健康,為伴侶分擔家庭負擔,更應成為現代男性的榜樣。各國應該設立相關健康部門,解決男性主動就醫率低的問題,嚴格管理吸煙、酒後駕駛等,減少男性冒險行為。”肖震宇也呼籲,家長在教育下一代時,要避免使用“堅強點,像個男人一樣”“哭哭啼啼像女孩子”等語言,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成為身心健康的人比扮演別人眼中的“男子漢”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