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先防”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3/7/2020


中醫治“未病先防”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關口前移再前移 灸法針法中藥練功 打贏疫情殲滅戰中醫藥使用貫徹始終 王守東針灸中醫博士解讀貼灸治法取穴部位及操作要點
2

2月1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教授在湖北新聞發佈會介紹,目前湖北地區確診病例中醫藥參與率達75%以上,其他地區超過90%,“中醫藥早期的介入,會對人體臟器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重症患者療效明顯。”中醫藥在湖北還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中國針灸學會會長、世界針灸聯合會主席、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劉保延主席介紹,中醫藥可緩解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困難、乏力等症狀。中央指導組專家成員、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張伯禮院士也曾表示,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有效緩解輕度普通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出現的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症狀。對於中重症患者的治療,該療法可減少肺滲出,抑制病情進一步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仝小林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當屬“寒濕(瘟)疫”,是感受寒濕疫毒而發病。在抗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戰鬥中,中醫藥工作者始終奮戰一線,使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王守東教授也認為本次戰“疫”需要眾志成城嚴防嚴控 ,戰鬥關口必須前移再前移;灸法針法中藥按摩太極練功等中醫藥手段使用應該貫徹始終,直到打贏戰“疫”的最後一仗,而且還要保駕護航送一程,還要防止捲土重來站好崗放好哨,打好持久戰。

“一針二灸三用藥”作為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守東就“灸法”闡述如下,他說理由很簡單:真正實現關口前移的干預手段和在醫護人員和資源吃緊的當下,人人承擔起自我保健醫的責任,也就是說在這場沒有硝煙但是有犧牲有沉重代價的戰爭中,不袖手旁觀坐以待斃,爭當為國家贏得抗疫戰勝利的一名戰士。

王守東教授介紹說,針灸是針法灸法的總稱。針法(針刺)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刺入體內,運用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無疑是由專業醫師來操作,鑒於新冠肺炎是屬於甲類管理的傳染病,針法即便是很有效也沒有辦法普遍開展。灸法是以預製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或者部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升陽固脫以及瀉熱拔毒等作用,現代研究有明顯的免疫調節作用。現代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柱香灸等方法。

2月12日,中國針灸學會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熱、乏力、乾咳、腹瀉等主要臨床表現,以及寒濕閉肺、疫毒閉肺、內閉外脫以及肺脾氣虛的證候演變特點,下發了《中國針灸學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針灸干預的指導意見》。對於新冠肺炎患者表現畏寒、腹瀉寒濕之象,採用灸法可以獲得很好的幫助。但是由於受環境影響,對於處於隔離區的患者,使用艾灸治療並不好操作.劉保延教授建議採用穴位熱療的方法,也能發揮作用,即通過使用發熱材料製成藥片貼在穴位上進行穴位刺激。王守東教授研究發明的“沉香灸”恰好是此類產品,並在疫情剛剛開始時捐贈給北京社區作為防護品。現在採用“劉寶延互聯網+”模式推廣應用,無疑會起到解燃眉之急也符合國家中醫干預方案。以下是王守東根據《中國針灸學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針灸干預的指導意見》第一版)處方方案加減定穴,採用沉香灸,更加簡單,而且很少有限制條件。

1、對於疫區或疑似病例-培元固本,增強體質,調節免疫力,改善症狀,減少壓力;取穴位:足三裏(雙側)、神闕、中脘;

2、輕型、普通型-改善症狀、縮短病程、舒緩情緒;取穴位:合穀、足三裏(雙側);神闕(肚臍);

3、重症和危重症型(僅供參考酌情使用)-回陽救逆,升陽固脫;取穴神闕、命門、腎腧、大椎;

4、恢復期患者-恢復肺脾功能,增強人體正氣;取穴位:大椎、肺俞、足三裏、神闕;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一般是晚上睡前使用到早上去除,使用貼敷時間是8小時左右,穴位可以隔日交替使用,每週為一個療程。注意事項1、孕婦禁(慎)用2、貼灸後建議可多喝溫水,有助於排毒;3、艾灸時注意保暖避風寒;4、注意防灼熱傷過敏反應;5、貼灸期間,如出現咽喉疼痛目赤等上火症狀,可暫停。

中醫預防疫病特別重視安全有效且便於普及的外治方法,灸療可以提高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有助於預防新冠肺炎。隨著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不斷更新完善,中醫藥診療參與力度和廣度也會持續推進和不斷總結更加行之有效的經驗。《黃帝內經》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施灸,“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也。”表明灸可以預防多種傳染病。王守東捐贈聯繫方式wang_shou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