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接觸積極引導 一味嚴管適得其反 網游是這代孩子的一種社交
7/8/2020


主動接觸積極引導 一味嚴管適得其反 網游是這代孩子的一種社交

  提到網路遊戲,不少家長都會眉頭一皺,擔心孩子沉迷其中。可在網路時代,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手機、電腦,到底如何是好?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給出7點看法,幫助家長進一步瞭解孩子。

  未成年人普遍對網路持正面認知。現在的孩子對網路有更積極的認識,就像過去小孩子喜歡踢毽子、玩沙包一樣,網路是伴隨這一代孩子長大的主要娛樂方式之一。在他們眼中,上網能增加愉悅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此外,並非如大多數家長擔心的那樣,對於網路的負面影響,不少孩子也有清醒認識。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進行過一項“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網路遊戲認知與態度研究”發現,53.6%的中小學生認為上網有可能受騙,52.7%認為會佔用太多時間,46.8%認為會看到很多不好的內容。

  遊戲已成為中小學生的社交語言。網路遊戲已成為青少年交往的談資,有的中小學生甚至在與同學或朋友談論遊戲中獲得認同感與歸屬感,或是為了得到同伴認同而去玩網遊。青少年時期,如果未能成功地建立親密友誼,就會產生孤獨感,自我價值感也會隨之降低。因此,當家長或老師聽到孩子與朋友們交流網游話題時,不要暴跳如雷去斥責,因為這是孩子們建立友誼的一些基礎話題。

  中小學生最不喜歡教育型遊戲。不少家長希望寓教於樂,讓孩子多玩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遊戲。實際上,遊戲的主要目的是娛樂和放鬆,如果帶著其他目的,會讓遊戲體驗感降低,身心無法真正放鬆。孫宏豔說,“有時候孩子們排斥的並不是教育型遊戲本身,而是討厭在娛樂放鬆時都要冠以學習的名義。”

  一味嚴管反而適得其反。調查發現,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玩遊戲的主要管理措施以限制、監督為主。而能告訴孩子網游資訊、一起與孩子玩的比例僅為15.6%和13.8%。這些家長不會禁止孩子玩網游,但會採取設定規則的方式,如規定遊戲時間、規定某些類型遊戲不許玩等,孩子一般也有較好的學習成績。在嚴苛的家庭中,父母容易採取“嚴防”措施,孩子的成績反而更差。在網路時代,對網路遊戲嚴防死守是不可能的,與其在嚴管下迫使孩子偷偷接觸不適宜的遊戲、沉迷上網,不如讓他在家長的引導下健康遊戲。

  孩子願主動談遊戲,但父母避諱。實際上,很多孩子都願意與父母談論自己喜歡的遊戲,而父母對孩子的娛樂需求與行為卻有所忽視。產生這樣的差異,可能是家長對孩子的成績關注較多,又或許擔心他們沉迷網路遊戲。建議家長應學會結合孩子的興奮點,使網路遊戲和其他孩子喜愛的娛樂形式成為自身與孩子溝通的重要話題。如果溝通品質好,孩子在網游等娛樂方面會更願意聽取家長的意見。

  大多數孩子不喜歡父母推薦的遊戲。有些家長為了瞭解孩子的喜好,會嘗試孩子所玩的遊戲,甚至建議孩子玩一些自己認為更好的遊戲。可大多數孩子並不領情,也不喜歡家長的推薦,因為孩子並不希望父母更多地介入他們的娛樂領域。對此,家長應接納,並讓孩子享受屬於他們自己的娛樂自由,不要強迫孩子玩成年人認為合適的、有用的遊戲。此外,家長也要儘量瞭解與跟進孩子的興趣愛好,用具體行動陪伴他們成長。

  沉迷網游的孩子多來自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研究發現,民主型教養模式下的孩子對網路遊戲的喜愛程度較低,而忽視型和專制型教養模式下的孩子,對網路遊戲的喜愛程度更高,更易沉迷。這說明父母與孩子的親密度越高,越關愛孩子,孩子越沒那麼熱衷於玩網路遊戲;父母對孩子越冷漠,或者對孩子的控制越嚴,反而導致孩子更加沉迷于遊戲。如果孩子陷入網游無法自拔,家長最好反思一下,看看自己平時是不是忽略了孩子感受,或對孩子管制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