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熟不分開 種類太單調 一次做很多 在家做飯多,避免五個錯
7/28/2020


生熟不分開 種類太單調 一次做很多 在家做飯多,避免五個錯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非常時期,在家做飯成了多數人的生活常態。“某做菜APP崩了”時不時上熱搜,朋友圈裡秀廚藝的人越來越多。大洋彼岸的美國也是相同景象。近期,紐約一項調查顯示,相比疫情前,54%的受訪者做飯次數增多,51%的人表示在疫情結束後還會繼續做飯。人們對線上烹飪教程、食譜網站和美食博客的興趣激增。

  該項調查指出,在家做飯的最大障礙之一是需要多次練習和一定時間才能熟練掌握。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根本沒有充足的練習時間。新冠疫情讓一切都按下暫停鍵,人們重新操起“在家做飯”的技能。做飯已被證明可以幫助人們活得更好、更長久:經常在家做飯的人比那些少做飯的人吃得更健康;長期在家烹飪,可以減少患糖尿病、心臟病和中風等慢病風險。但同時,在家做飯不可避免也有一些錯誤需要規避。食品安全博士、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主任鐘凱總結了以下幾點。

  錯誤1:生熟不分。生的蔬菜、生肉等生食可能帶有沙門氏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寄生蟲等致病微生物,需要經過加熱處理後才能食用。如果加工、貯存過程中不注意將它們與熟制食品分開,比如,用切過生食品的刀和砧板切熟食、盛過生食的容器沒有清洗就用來盛放熟食、處理生食後不洗手直接處理熟食等,就會將生食上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致病微生物污染到熟食上,隨食品進入人體內,進而引發食源性疾病,危害人體健康。生熟分開,可預防生食中的致病微生物污染熟食。儲存、加工食物時,應使用兩套刀具、器皿、砧板等分別處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

  錯誤2:只圖鮮嫩,不燒熟煮透。食物中可能攜帶致病微生物或毒素。未將食物燒熟、煮透就吃,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輕者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瀉,重者出現脫水等症狀。而一些可能帶有寄生蟲的食物,如淡水魚蝦、貝類,不經高溫加熱煮熟就吃,可導致寄生蟲感染。食物燒熟、煮透,就能預防上述情況發生。

  錯誤3:食材種類單一。在家烹飪,選擇何種食材往往取決於個人喜好和自己的廚藝水準。因此,在家吃飯更容易出現食材品種單調,導致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攝取不夠均衡。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要求,既能提供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素,又能滿足身體功能的需要,降低患病的風險。具體要求: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錯誤4:一次做很多。有些人為了省事,一次做出大量飯菜,這頓吃不完下頓再吃。反復加熱不僅破壞營養,還會導致食物口味變差。存儲不當長時間冷藏或者食用時沒有熱透,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等問題。所以,短時間內吃的食物要冷藏,長時間儲存的食物要冷凍,吃之前熱透,儘快吃完。

  錯誤5:口味過重。煎炸、紅燒……根據喜好烹飪,常常讓人忽略了控制鹽的攝入量。廚房中,不僅食鹽,生抽、老抽、醬油、蠔油、雞精等調味品也都含有大量“鈉”,一不留神就可能攝入過量的鹽分。以目前我國居民的現狀看,大多數人都要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因此,在家烹飪時,要充分估量調味品中的鹽分;多用蒸煮等烹飪方式、炒菜出鍋前再放鹽,都能適當減少食鹽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