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爭分奪秒很焦慮 犧牲個人生活不快樂 過度追求效率,身心俱疲
11/16/2020


處處爭分奪秒很焦慮 犧牲個人生活不快樂 過度追求效率,身心俱疲

  小李是大家眼中的“效率狂人”,好像不論幹什麼都要把時間利用地非常充分,不允許浪費一分一秒。他喜歡做計畫、定目標,一旦沒有跟著計畫走或沒達到目標,就會非常焦躁,難以重新調整節奏。工作上也是,他喜歡把工作時間都鋪滿,如果閑下來,就會心生負罪和空虛感,甚至因焦慮和自責而長期失眠。雖然“高效”是好事,但小李總有一種被時間追著跑,被“趕緊做完”控制的感覺。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大連市中心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鄒霞說,現代社會,人人都談“效率”,追求效率看似完全無害、無過,但如果乾什麼都下意識地“爭分奪秒”,處處不得放鬆,就像是“效率上癮”,對己對人都不是一件好事。根據澳大利亞效率專家西瑞爾·佩皮恩的觀察,對效率上癮的人分3種:1.效率強迫型,他們很重視細節,過分追求完美、精確的後果,行為上過分循規蹈矩,拘泥于形式、章程及次序,達到吹毛求疵的程度;2.自私生產型,沉迷於自己的目標,逃避合作,排斥做計畫之外的事;3.數量迷戀型,是最常見的一種,他們認為人生應該“產出越多越好”,所以分配給工作的時間很長,犧牲個人和家庭生活,常常面臨精疲力竭的風險。

  鄒霞分析,有些人過分追求效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社會的“鼓勵”。工業化社會推崇單位時間內產出最大化,不論是教育、輿論、宣傳,都把效率看作是極好的事,效率高甚至等同于“優秀”,所以人們前赴後繼地提高各種效率。2.缺乏安全感。即使社會環境推崇效率,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上癮,他們還存在一些個性特徵,缺少安全感就是其中一個。這類人的生活中,能夠帶來快感的來源很少,也沒有親密的關係可以依賴,所以如果高效辦事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價值感,覺得自己有歸屬並成為唯一的快感來源,他們就會反復做這件事。3.陷入負面情緒。面對痛苦、悲傷、焦慮,有的人借酒消愁,有的人拼命幹活。只要一件接著一件事地幹,就沒有時間來面對負面情緒。對效率上癮,尤其是工作上癮的人,就是試圖通過工作逃避、擺脫心傷。

  效率上癮造成的最顯而易見的負面後果就是容易焦慮、煩躁。不允許自己慢下來也不讓他人出岔子,難以容忍別人“打亂”節奏,很容易發脾氣。久而久之,自己身心俱疲,人際關係也不好。鄒霞建議那些做什麼事都過分“統籌安排”的人:

  首先,學會享受忙裡偷閒的樂趣。磨刀不誤砍柴工,生活要張弛有度,才能長久地保持活力和幹勁。建議每工作1小時左右,就安排幾分鐘身體活動,或和親朋、同事聊聊天。平時培養一些愛好或休閒活動,如看看電影、讀本小說、欣賞書畫音樂作品等,做些工作、學習之外的事。

  然後,改掉“追趕式”的口頭禪。如“來不及了”“又浪費了一小時”“我沒有任何進步”等,這些口談禪會讓人陷入“我不得不爭分奪秒”的心理怪圈,一旦閑下來就會有強烈的負罪感。

  最後,調節對自己的認知。很多效率成癮的人,他們的出發點都是認為只有高效率才能體現自我價值,從而努力工作來獲得外界的認可。鄒霞強調,生命的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必給自己施加過多壓力;也要拓展生命的意義如感受自然、與人為善、積極創作等,不要只依賴“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