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的力量超乎想像
12/23/2020


友誼的力量超乎想像

  美國心理學家安托露絲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三重關係”理論,即婚姻、家庭、朋友是人生的三大護航艦。最近刊登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結果則顯示,相比較與家人待在一起,與朋友共處時能夠獲得更多快樂。

友誼的快樂不比親情少

  之所以友誼帶來的快樂超過親情,主持該研究的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心理學教授南森·哈德森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兩種情況下,人們所做的活動不同。友誼是人與人之間自發形成的一種人際關係,其最大獲益之一就是分享彼此共同的興趣愛好,可以給人更多的空間做自己;而家人是由血緣決定的,這種關係無可避免地帶有一定責任感,很多時候還會包含家務瑣事、育兒矛盾等煩惱因素。

  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遲毓凱說,一個人在親友關係中收穫的積極情緒的差別,也與年齡和文化差異有關。比如,剛進大學的學生、剛入職場的年輕人渴望交友,這一時期友誼的力量會明顯大於親人;對老年人來說,家人帶來的快樂有可能更大,特別是在中國傳統“家文化”的主導下,這一特點會更為明顯。但總體而言,友誼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義,這是中外研究反復證明的事實。

  從心理獲益上看,友誼能使人遠離孤獨抑鬱、舒緩壓力、增強幸福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張侃說:“對少年兒童來說,友誼品質還關乎智力與人格的發展,有助於提高社會向心力。”西方經典著作《兒童心理學手冊》中明確指出,有朋友的兒童青少年比沒有朋友的人,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力,以及更高的合作精神、利他主義、自尊水準;有朋友的兒童青少年更容易體驗到主觀幸福感,而沒有朋友的兒童青少年更容易體驗到孤獨感。

  同時,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友誼帶來的健康益處可以影響到血壓、睡眠、認知等諸多方面,甚至降低一個人的早亡風險。比如,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系的研究顯示,在退休人群中,社交頻繁的參試者罹患老癡的風險比疏於交流者低12%;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則發現,與5個以上親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觸的老人,死亡風險可降低22%,平均延壽7年。

至少要交三類朋友

  與其他很多關係一樣,友誼的品質會影響其作用的發揮,因此交友需要謹慎選擇。美國《預防》雜誌曾刊文稱,人一生至少要有以下幾種好朋友,包括志同道合的、比自己年輕的、能一起運動的,以及兒時的發小、伴侶的朋友等。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學博士汪冰認為,無論有幾個朋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可以大體分為三類。

  比自己年齡大的忘年交。他們更多的人生閱歷和經驗智慧,能夠為你解答諸多生活困惑,並指引正確的人生方向。汪冰說,友誼對心理的積極影響之一就體現在提供意見建議方面。每個人都有不確信的時候,特別是涉及內心選擇或在意的事時,而尋求建議的物件,通常都是能夠無條件接納自己並能設身處地為我們著想的人,也就是那些值得信任的朋友。忘年交可以建立在相似的興趣愛好上,或只是談得來的“老”友。

  比自己年輕的朋友。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會逐漸被“經驗”束縛,而年輕的朋友可以讓人擺脫束縛,跟上時代,重新獲得活力。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尤為重要,可試著學習一些新知識、瞭解社會新動態,然後走出家門,主動與年輕人攀談。與年輕人為友,可以讓人變得年輕。

  處於相同人生階段的朋友。面對相同的困惑和挫折,同齡朋友間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更易相互理解,通過共鳴,減緩壓力。友誼舒緩壓力的原因還在於朋友間的信任關係,它會讓朋友成為最安全的“樹洞”,可以盡情傾訴和發洩情緒,在取得朋友的認同後,壓力更易緩解。孤獨讓痛苦加倍,分享讓痛苦減半。選擇同齡好友時還應多考慮一下,看他是否能帶來健康的生活習慣、積極的生活態度等。

  汪冰強調,朋友之間通常會存在一種互惠機制,能讓人感到舒服的友誼是兩個人都能從中獲益、有所滿足,這樣的友誼才能長久。

交友是個技術活

  從某種程度說,、交友是個技術活,如何結交到新的朋友和經營好已有的友誼都不容易。今年5月,美國心理專家格蘭特·希拉蕊·布倫納博士進行了一項有關交友的研究,結果發現,現代人交友的最常見障礙有6種:性格內向、害怕被拒絕、難以信任他人、缺少時間、太挑剔,以及疾病或文化差異等現實因素。其實,要克服這些交友中的障礙,只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態度要主動。孤獨的人都是等著別人來敲門,只有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加入其他人的談話,才有可能獲得朋友。這是與他人建立友誼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與其等待友誼的到來,不如先去成為別人的朋友。

  增強溝通技能。開啟一段陌生的友誼時,提問比說更重要。打破提綱式交流有個秘訣,就是順勢追問。比如,詢問對方喜歡什麼樣的音樂,然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進行追問。對他人的好奇是打開對方心門的鑰匙。

  多說讚美。讚美不僅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也是建立關係的重要因素。交朋友時,先關注他的興趣愛好,再關注他的優點和閃光點。現實中很多人羞於表達,不知怎麼誇對方,其實只要說出自己的觀察就可以了。此外,用心的關注也是一種無聲的讚美。

  建立自信心。不敢信任是一種自我保護,但這種不信任感需要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不自信的人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社交模式,並經常提醒自己,交友不是去尋找一個不會傷害自己的人,因為朋友之間的傷害或許是無心的,不需要患得患失,過於敏感。

  不以結果為導向。結交新朋友的過程是一次冒險,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將以什麼態度對待自己。建議不要以結果為導向,別太在意一段人際關係的結果,否則會讓人緊張不安。友誼關係是動態的,需要緩步慢行,尤其那些特別羞澀、容易緊張的人,更需要多一些交友練習和嘗試。無論遇到什麼情況,要學習成為自己的啦啦隊而不是差評師,自己先成為自己的朋友。

  專注投入。友誼是有成本的,切不可一面感歎自己的孤獨寂寞,一面又嫌人際關係麻煩。交朋友需要時間,只要你專注投入其中,得到的回饋也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接受不完美。友誼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無條件接納對方。生活中不乏完美主義者,可如果在交友中過於強調完美,只會讓人變得孤單,應當學習如何對他人溫柔以待。比如,多去找朋友優點,或者換位思考,自己在朋友眼裡是否是個無可挑剔的朋友?

  便捷的網路促生了大量網路友誼。但專家提醒,網上朋友無法替代真實的友誼,即便結交了很多網友,只要回到現實世界,仍然很容易感到空虛和孤單,因此一定不要忽略結交現實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