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老人患有皮膚病 瘙癢、濕疹、癬病、足患、日光性角化病位列發病率前五
12/31/2020


八成老人患有皮膚病 瘙癢、濕疹、癬病、足患、日光性角化病位列發病率前五

  近日,芬蘭奧盧大學醫院研究者在對552位70~93歲老年人進行研究後得出,80%的參與者患有至少一種需要治療的皮膚病;超1/3的參與者(39.1%)同時患有三種或三種以上的皮膚病;最常見的疾病是皮膚真菌感染、酒渣鼻、光化性角化病和濕疹。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

  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大樣本、國家層面的老年皮膚病發病率統計。但從小樣本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50~89歲人群皮膚病總患病率為74.1%,明顯大於相對低齡人群,與上述研究中芬蘭老年人皮膚病患病率接近。

  老年人皮膚病患病率高,與年齡增長關係密切。上述研究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點:該研究發現,不同皮膚病與社會經濟地位、生活狀況(單獨生活或與配偶/其他家庭成員生活)之間的聯繫較弱。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約占全身總重量的15%。正常皮膚老化過程包括:1.體液減少,使皮膚水分相對減少,皮膚乾燥;2.皮膚汗腺萎縮、功能降低,使出汗量減少,影響皮膚濕度;3.皮脂腺分泌減少,皮膚失去滋潤;4.皮膚各種營養物質供應減少;5.皮膚色素細胞代謝、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都因年齡增長而相對衰退。

  與上述研究有所不同,我國老年性皮膚病報導病種排前五的是:皮膚瘙癢症、老年性濕疹、皮膚癬、足患、日光性相關疾病,如日光性角化病甚至是皮膚癌。疾病控制率相對較低,有些甚至造成了較高的致死率,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質。預防增齡帶來的皮膚問題,應著重從以上易發疾病著手。

  皮膚瘙癢。引起皮膚瘙癢的原因有:老年人皮膚補水功能減慢,皮脂腺因雄激素減少而分泌減少;還受到貧血、慢性腎衰竭等慢性病,以及藥物敏感、環境、天氣等的影響。老年人皮膚瘙癢反復出現應尋求醫生幫助,找到原因,切勿自行用藥。日常預防應避免環境過於乾燥,尤其是冬天,應避免使用功率過大的暖氣,必要時可使用加濕器。老人洗澡1周2~3次為宜,水溫不要過高;日常應穿著舒適、透氣的服裝。

  老年性濕疹。常見於停經後女性和50歲以上男性。老年濕疹的發病原因是皮脂腺、汗腺退化,導致皮脂、汗液減少,皮膚減少水分流失的功能減弱,過於乾燥。因此,防止老年性濕疹最好的辦法是保持皮膚濕潤。濕疹常常出現在手、腳、後頸部,沒有細菌感染時,塗抹潤膚露,保持皮膚濕潤就能有所改善;情況嚴重的需用保濕力更強的尿素潤膚膏。有持續瘙癢和急性皮炎,則需考慮用含類固醇的藥膏。

  皮膚癬。皮膚癬是真菌感染入侵表皮角質層、毛髮和指甲引起的。天氣潮濕時、免疫力較低的老人較易患病,如足癬、灰指甲癬、股癬、汗癬等。臨床上,皮膚癬不難治癒,但要有耐心,可以口服抗真菌藥、塗擦藥膏;因其難以根治,更要做好日常防護,如沐浴後擦乾趾縫和皺褶部位、穿透氣的鞋子、乾淨吸汗的棉襪,避免穿緊身內衣褲。

  足患。老人皮膚乾燥脆弱,容易受傷和感染。同時,老年人感官功能減弱,即使有傷口也容易察覺不到,導致細菌感染和潰爛。腳部衛生不到位,還容易導致雞眼、嵌甲、水泡等。因此,老人需要特別留意足部衛生,定時修剪腳趾甲,有水泡切勿擠破,以免傷口感染;小心使用熱水袋、電爐、電熱毯等取暖設備,避免燙傷;鞋子要選擇圓頭的,最長腳趾距離鞋頭應有一定空間。

  日光性角化病、皮膚癌。皮膚癌最大的元兇是紫外線,需常常暴露在日光下的人一定要做好防曬。日常要經常檢查臉部、手背、前臂有無異常腫塊;黑痣有沒有異常增大、是否長得過快或形狀怪異;有沒有長期不癒合的傷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