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提“公園城市”建設 江門已建成各類公園916個
3/17/2017



天沙河畔的黃花風鈴木絢爛綻放,形象地詮釋了公園城市理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要出臺“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這意味著,公園建設對生態文明的重要意義已上升至更高層面。一石激起千層浪,全國人大代表、江門市市長鄧偉根對此深受鼓舞。他在會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江門在這方面(公園城市建設)做到了全國率先,有探索有突破。

據悉,“國家公園體制”一詞,最早出現在2015年9月中國出臺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而早在2015年年初,江門已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公園城市”,並寫入當年政府工作報告。從“城市裡建公園”到“公園裡建城市”,江門公園建設從觀念上實現質的轉變。兩年後的今天,江門全市已建成916個各類公園,構建起市、縣、鎮、村四級的全市域公園體系,一座大地園林化的生態城市已崛起于珠江西岸。

全國率先啟動 公園城市建設

國家公園的概念起源於19世紀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公園。2015年9月,國家公園一詞走進中國公眾視野,其理念是通過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保護典型生態系統完整性,為生態旅遊、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提供場所。

江門,珠江西岸的一顆“綠翡翠”,自然資源天賦異稟。自2012年以來,江門大力推進“森林圍城,樹林進城”和新一輪綠化大行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老百姓生活幸福感步步躍升。面向未來,江門應如何進一步把這些寶貴資源打造成讓人享受的公共產品,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公共設施?

2015年1月,時任代市長的鄧偉根首次提出建設“公園城市”,要把天生麗質的自然資源變成城市公共配套設施,從“城市建公園”轉變為“公園建城市”。當年2月,“公園城市”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走出“全國率先”。公園城市怎麼建?鄧偉根曾不止一次在其微信公眾號“樵山潮人”中作出闡述:“過去大家普遍認為是在城市裡建公園,公園城市是用公園的理念來規劃建設城市,把城市融入其所在的自然環境背景中,而不是僅僅關注城市內部的公園綠地建設,這是一個觀念性的根本轉變。9500多平方公里的五邑大地當中各種地形地貌都有,我們是探索在大地公園化的背景中建自己的城市。”

2015年4月,《江門市公園城市建設工作綱要(2015—2020年)》出臺,通過統籌五邑城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利用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要素,在不改變原有生產生活方式、土地性質、主要用途以及保證水體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增加配套設施、推進大地公園化,構建市域公園體系,公園城市建設正式啟動。《綱要》提出,至2020年,7個龍頭公園完成整體提升;全市1324個村居各至少建成1個公園,實現村居公園全覆蓋;73個鎮(街)各至少建成1個鎮級公園;三區四市主城區各至少新建2個綜合性公園;全市共建成7個特色田園風光公園,61個森林公園;新建慢行系統和城鄉綠廊350公里;建成公園的數量和面積排在全省前列。

全國率先出臺市域公園分級標準

短短兩年時間,截至2016年年底,江門已建成各級各類公園916個,包括:龍頭公園7個,特色田園風光公園7個,綜合性公園7個,濕地公園8個,森林公園62個,村居公園773個,鎮級公園52個。僅去年一年,全市完成新建改建的村居公園就達443個、鎮級公園21個,完成新建慢行系統和城鄉綠廊90公里。

從量變到質變,覆蓋市、縣、鎮、村四級的市域公園體系,已在9500多平方公里的五邑大地紮下根來。去年8月,江門公園城市建設再創一項“全國率先”,出臺《江門市各級公園建設標準指引》,參考現行行業標準和規範,根據公園城市建設理念,按公園規模、內容、服務物件和範圍,將全市各類公園分成市、縣、鎮、村四級,並統一標識。

市域公園分級標準的出臺,將有助於進一步發揮各級公園的遊憩服務、改善環境和防災避險等作用,提高各級公園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水準。尤其是標識的統一,以市樹蒲葵和綠地組合代表各級公園形象,體現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理念在全國超前。

未來一年多時間裡,江門將實現所有公園統一標識,整合公園城市一張圖,讓市民遊客對全市公園設置、佈局一目了然,方便公眾就近享受公園城市成果。“樵山潮人”指出,“市級公園不等同於市建、市辦,而是指水準達到了市級標準,各市(區)、鎮(街)也可以建市級公園,正如市里可以創建國家級、省級的公園一樣。”

去年,江門公園城市建設還傳來了一個喜訊,新會小鳥天堂和開平孔雀湖入選國家濕地公園。此外,江門還有一批省級公園正在建設,這意味著江門已形成從國家、省,到市、縣、鎮、村的六級公園體系。

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