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故事 穿越看得見美景和過往的街巷,抵達青島
7/11/2018


青島故事
穿越看得見美景和過往的街巷,抵達青島

如何描述一座城市?
青島會告訴你,高低起伏的街道有多少級臺階,凸起的馬牙石磨礪得多麼圓亮,綠色的藤蔓如何自然地覆蓋了百年樓宇的滄桑,屋頂上鋪陳的是什麼來歷的紅色牛舌瓦,精緻的塔樓以怎樣的視角從高處俯瞰熟悉的街道和不遠處的碧海……它們就像樂譜上的每一個音符一樣不能遺漏或更動,構組起青島西部老城一段旋律精妙的華彩,其間隱含著無數過往記憶的迴響,經久不息。
青島市文化館的攝影師孫文麗試圖用鏡頭描述她所熟悉的青島。從位於平度路上的文化館出發,抬眼就是紅瓦、藍天、綠樹,空氣中彌漫著親切而溫潤的海的氣息,文麗不自覺地做了幾次深呼吸。她篤定地說,在方圓三公里的範圍內,這片老街區已經積聚了足夠多的美景——
比如,湖北路上的“1907光影俱樂部”,這裡有中國現存最早的電影放映場,也是一座原汁原味保留下來的百年老樓;始建於1901年的巴羅克式建築安娜別墅,如今是一個功能多元開放的公共文化空間——青島書房,從這裡望出去,看得到百年聖彌厄爾大教堂的哥特式尖頂;安徽路上的郵電博物館和作為文藝青年聚集地的良友書坊,共同分享另一座位於老街十字路口的德式樓宇,100年前這裡曾是一座郵局……被辟為駱駝祥子博物館的老舍故居、康有為故居“天遊園”,在那座看得見“最青島”的老城全貌的小魚山下,數得出的名人舊居院落就有30餘處……再走得遠些,就能感受中山路劈柴院老街坊裡的民俗熱鬧,抵達館陶路中國最早的汽車站的起點……
作為一名地道的“老青島”,每日穿越“擠滿”老房子的有故事的街巷,與媲美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庫門的青島特色民居——裡院擦身而過,孫文麗說自己就如同置身一本青島近現代優秀建築名錄,“美啊,360度全美景。”相機隨身的她關注一切老街的細節:佈滿煙塵的木質樓梯扶手,隨地勢起伏的花式牆圍,相鄰的坡式屋頂組合,斑駁的老門窗,街角姿態各異的路人……她把它們攝入鏡頭,存放於微信的朋友圈,統一命名為“那些可愛的東西”,這是她熟悉的青島,充滿了小時候的記憶和味道。
“放眼打量眼前的街巷,就像翻閱寫滿字跡的紙頁,城市告訴你所有應該思索的東西,讓你重複她的話。”馬可•波羅在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中,這樣描述他去過的城市。對於另一位鍾愛老城的青島人修方舟而言,翻閱那些寫滿字跡的紙頁還不足夠,他更試圖增加紙頁的厚度。
在青島的老街巷中,修方舟一口氣開出了五家小型主題書店,還有一家美術館+藝術博物館+咖啡館。開在百年建築中的三零文人書店,和與老舍故居為鄰的荒島書店,所契合的,正是上世紀30年代青島作為一處文化名流雲集的思想人文高地的精神繁華。他開在安徽路一座紅色百年德式小樓中的嘉木美術館,以院子裡那棵碩大的銀杏樹和門前定時更新的藝術展覽季海報為標識,宣示一處致力於藝術普及與傳播的公共空間的地標式存在。
修方舟一度戲稱自己的系列文化專案為“創舊”:“它們無關生意,只源於對還原與傳承城市記憶的一份熱忱。它們為喜歡這座城市的人提供了更多一重理由。”
穿越看得見美景和過往的老城街巷,青島就隱匿在那些精緻老樓的書店、咖啡館、美術館和博物館裡,在各色散發著獨有的文藝時尚氣息的創意空間裡,也存在於青島人執拗的熱忱裡……
著名藝術家蔡玉水在青島創建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美術館。很多年後他才真正感受到青島這座城市獨有的時尚文藝氣息,卻是因為在冬日目睹了一對戀人在老城區相擁拍攝婚紗照的場景。“一個在冬天還能拍攝婚紗照的城市,足以說明它深入骨髓的時尚浪漫基因,青島是一座鮮有的可以四季浪漫的城市。”
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抵達青島,尤其在他們穿越看得見美景和過往的老城街巷之後。 (李魏)
配照片【圖一:德國總督府官邸舊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