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怎麼分輕重
10/8/2020


中暑怎麼分輕重 看體溫:先兆略升高,輕度38℃以上,重度超過40℃ 看症狀:一般頭疼頭暈、多汗,重度抽搐暈厥、沒汗

入伏以來,持續的高溫使各地進入“烘烤模式”。然而這並沒有澆滅小劉出遊的熱情,決定和朋友相約爬山。一大早,小劉和同伴6點準時出發。剛開始時,小劉勁頭十足,但走著走著逐漸感覺體力不足,頭有點暈,便喝下兩瓶水和能量飲料,還往嘴裏倒了點藿香正氣水。中午12點多,離山頂還差20米,也是全程唯一沒有樹蔭、比較曬的路段,小劉開始全身發燙、胸悶、喘不上氣,突然暈倒在地。到醫院時,小劉體溫很高,檢查發現多臟器功能損傷,其病情已經超出常見中暑的範疇,到了熱射病的程度。

  深圳大學總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李瑞介紹,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可將中暑分為3: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先兆中暑的患者會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輕度中暑患者除上述症狀外,還會伴有面色潮紅甚至蒼白,呼吸、脈搏加快,皮膚灼熱、體溫往往在38℃以上。這兩種情況可以採取以下方式進行緩解:1.從高溫環境中脫離出來,選擇有樹蔭的地方休息,如有條件,可以到空調房休整,空調溫度可以開到16~18℃,加速降溫;2.適當補水,以淡鹽水、運動飲料等富含電解質的飲品為宜;3.用冰塊冰敷頸動脈、股動脈、腋窩等血液流動較多的地方,加速熱傳導散熱。

  重度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痙攣主要表現為肌肉疼痛或抽搐,以下肢多見,可能與嚴重體鈉缺失(大量出汗)和過度通氣有關。對於沒有基礎病的年輕人,可通過轉移到陰涼處、補充運動飲料或果汁等方式觀察1小時;對於伴有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則需立即就醫,以防病情進展。

  熱衰竭患者會有明顯的脫水症狀,如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如治療不及時,可危及生命。熱射病患者一般表現為高熱(體溫超過40℃)、沒有汗液排出、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如不及時就醫,會出現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等情況。

  針對小劉的情況,醫生立即安排為其建立血液淨化靜脈通路,保護腎臟功能;配備冰毯、冰帽降溫;在監測血壓、心率、尿量的同時大量補液,並對症進行藥物護肝、鹼化尿液護腎、抗凝預防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當晚6點多,小劉逐漸蘇醒,10天後各項功能指標回歸正常,順利出院。

  深圳大學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宋志提醒,炎炎夏日,戶外鍛煉一定要注意時間,不要在太陽最烈、日照最強的正午鍛煉,可以選擇晨練或是太陽下山後鍛煉;還要及時補水,以避免因大量流汗而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