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禮品變成廢物時
9/30/2010


過了九月份,轉眼就進入美國的佳節時期了,由十月底的 Halloween 揭開序幕,接著是十一月的 Thanksgiving,十二月的 Christmas,一直到正月初一初二的 New Year,在這超過三個月的時段裡,各超市、Mall、聯鎖店、網路賣場等,紛紛趁著不同的節期,促銷各類禮品,藉著「減價」、「限時特賣」、「黑色週五」的呼聲,催促著人們趕快搶購。

為了過節送禮,許多人都匆匆忙忙往購物中心擠去,要不然就是頻頻經由網路下單。根據統計,最近十年內,愈來愈受歡迎的禮品就是各種電子用具(electronics),例如:cellular phones (手機)、smart phones、MP3、iPod、GPS (衛星定位導航器)、digital cameras、laptop computers、netbooks、Xbox、Wii、各類電玩等…(這些統稱 Consumer Electronic Devices, CEDs)。

大多數電子用具,都需用乾電池才能啟動,一般市售電池都是用一次就扔的,可以充電再用的電池,價格偏高,又得買充電器,而且有些性能不可靠,用幾個月也得扔了,結果就是製造一堆廢電池。一般美國家庭,平均一年會扔掉120個大大小小家電用電池(不包括車用鉛酸電瓶),據估計全美一年可能製造 30 萬公噸廢家用電池(約 3,000,000,000個重量不等的電池)。您猜猜看,這些廢電池有多少不小心「溜」近一般垃圾掩埋場?粗略估算至少是95%,也就是有 285,000,000公斤未經適當處理,就被埋在土中(據報導英國僅回收了1%的廢家用電池,其餘的都到哪去了)。

電池內可能含有多種有毒重金屬,如:鎘(Cd)、鎳(Ni)、鋅(Zn)、鋰(Li)、汞(Hg)、銀(Ag)等,它們被隨意棄至於一般掩埋場,就會逐年漸漸釋出這些重金屬,而污染地下水與土壤,將來就造成子孫們的禍患,需花高額費用來清理。

很多電子產品 (CEDs),除了含有多種重金屬外(銅、金、鎳…),還有塑膠與有機化學品(如:含溴的抗燃劑 flame retardants 簡稱PBDEs)。重金屬進入人體,不易排出,影響肝腎等器官,對腦部發展更是傷害大;而這幾年來,環境醫學界進一步發現,PBDEs對孕婦與幼兒健康,有不良影響,也使人們得癌症機率升高。這些化學品,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與保障,可是使用期間與使用後,處理不當,都可能造成人體與生態的傷害。

可以預見,在快來臨的佳節期間,大家會大量的購買、高興的交換著禮物,但在享受禮品帶來的快樂時,可曾想到要如何處理一堆「未來」的廢電池、廢家電、廢塑膠、與各種包裝等?

就以手機為例,據美國EPA與國際手機製造協會(CTIA)的統計,全球手機使用者已超過 30 億人口,美國則有 2.2 億的用戶,且平均每 18 個月會更換一次手機(多數是在節慶期間),每年會淘汰約 1.4 億個手機,其中大約 10%會被回收,大多數是下落不明,想想手機中的電池與其他原料,會跑到那去?會產生什麼影響?(據紐約州的統計,一隻小小的手機,不到  2 磅重,含有 20 種有毒重金屬,以及數種有機化合物。)



或者我們該進一步問問:當廠商設計製造這些用品時,可曾想到要如何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要如何回收零組件,要如何不浪費原料?這些資源,都是造物主的恩賞,何其珍貴,得之不易,製作不易,消耗多少能源人力,是不是該好好愛惜使用?等過了電子用品的使用年限 (end-of-life),更不該眼不見為淨、扔了、入土就算啦,而是要為它們找個適切的歸宿 (Recover, Reuse, and Recycle)。

作為一個消費者,在購物前更有責任問自己:有必要購買嗎
(Reduce Consumption)?有沒有更合適的替代品?產品可能含有哪些有毒化學物?用壞了或舊了要怎麼處理?可有適切管理要求必須遵守(加州訂定了 e-waste 處理法規)?到哪兒找回收或棄置中心 (大多數 cities and counties 都設有,一些廠商也回收舊的電子產品)?

近十年來,工業化國家相繼推出「綠化學」(Green Chemistry)的做法,要求廠商在推出新產品前,就要設想好如何不用有毒化學品、用後如何回收再利用、如何在生產過程中消除減少各種造成污染的可能?在購物前,消費者更該進一步問問:它的製造與行銷符合環保原則嗎(無毒、減碳、零污染)?商家可有 Eco-friendly 產品出售?用後可有回收服務?

也許愛護環境、敬畏上天的人應該聯合推動一個「綠色佳節」(Green Holiday Season)提案,使各種消費與節慶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達到「零衝擊」的目標,這樣節期才可能過的有意義。

圖與文//沙塵豹 9-3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