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面對真相走進未知? - 風災水災能源災的提醒
6/23/2012



(霧台2011年正在修復的橋樑又沖毀了)


就在 UN於2012年
六月20-22日在巴西召開 Rio + 20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前夕,台灣因為梅雨造成全台水災,山區也有土石流,活埋了好幾人(同時間中國西南與美國中西部也發生水災)。筆者一方面為災害受難者感到難過,一方面為「永續發展」的前景感到憂心。

記得 2010年十月,「梅姬」颱風從台灣南部外海經過,卻因來自北方的低壓氣團,引起「共伴」效應,造成台灣北部及東北部大雨。宜蘭蘇花公路因豪雨,造成土石流,沖走一車大陸客,還有好多人車被埋受困,死傷甚大。

因著這次 612 水災,大家都憶起 2009年 88水災,「莫拉克」颱風造成台南高雄屏東一帶山崩土流、河水暴漲、路斷橋塌、村毀人亡的慘劇,當時南部災情比今年的更為嚴重。筆者 2011年暑期曾到霧台「魯凱」部落訪問過,當地居民對未來都不樂觀,如今又因豪雨而再度遷徙流離。

寫此文時,筆者注意到,七、八年前 (2004, 2005),台灣中南部也有兩次 612 水災,災情相當嚴重,還發生海水倒灌的情形。由這些年的風水災害看來,筆者想到:612 是否該定為「水災紀念日」,提醒大家台灣已進入「災難期」了?




風災水患山河失落

這十年來,每次發生風水災難,農牧漁業損失都達數億元,另外還有高額的橋樑道路與人民財產及生命損失,加上停工歇業及救災的人物力損失等,每次稍大的風雨災,幾十億台幣的耗損是少不了的。

為何每年損失甚鉅,卻沒法子逐年改善狀況,反而災害愈來愈大?問題出在不當的開發山林與河川,造成災害擴大。但是領導人、民代、官僚、地方權貴等有沒有心思解決問題,有沒有膽識敢訂下長遠之計呢?政府首長為了穩住選票與經濟增長,可以輕忽環境評估,就要開山修路,補助農漁業發展,因此山坡地可開果園、建民宿,平原近海區可挖魚塘、搞養殖。

雖然似乎近年來綠色生活成為時尚,但社會與人心並沒多少變化,消費文化依然當道,要經濟美味的食物、舒適的享樂、方便的交通,那管得了國土與生態保育呢?




過去筆者曾指出,現今環境問題的根源,是人吃(消費)出來的。這就像實驗室裡的細菌培養皿一樣,只要接種上一點菌株,一兩天內就可看出它們的繁衍,不久就會佔據半壁江山,最後會在很短時間內消耗完所有養分,然後就死亡殆盡,被自己排出的廢物所殺死。

人與細菌相似處不少,人就是在不停的開發與消耗資源,不斷的向山崗水岸推進,同時產製許多廢物,因此也深受環境災害與污染物的影響。人可用科技攝取大量能資源,對環境造成巨大快速的破壞,2010年的一部電影 “Avatar” (阿凡達) 就是描寫人類這樣的暴行。我們「非永續性」的消費生活,確實已超越環境所能負和的。

有資料顯示,若是以全球平均消費水平來看,我們使用的能資源,已超過地球自我更生能力的 30%,而且還在快速增加中;從人們平均的「生態足跡」來看,一個地球已難以支持人類發展的欲求。

如今,氣候異常早已變成正常了,問題不能再歸咎於上天,說什麼「天有不測風雲」,可以肯定台灣年年會有風暴豪雨侵襲,而且不只一次兩次。問題是:台灣可敢去面對「真相」?這就像高爾在 ”An Inconvenient Truth” 一書所提示的:若舉國上下皆不願面對問題的真相,只求一時便利,問題很快就會淹沒這國。



說到「非永續性」發展的影響,另一種災難是因能源使用不當造成的。「能源災害」對大多數人而言是隱藏的,不像風水災那麼明顯,但傷害卻是長遠、漸進、且難測的。

油電價漲風雲變色

五月份,台灣為了電價調漲吵翻了,上下相互指責,民怨沸騰,說穿了,只是因為習慣低低的電價太久了。漲價肯定影響每一個人,更讓人人不高興,為何以前不漲,現在卻要漲?這是個根本問題,是不當政策的病徵之一。其實各國都有類似問題,這就是一群人玩權弄術的結果,為的是求得短時利益,沒認真看待問題、設定適當政策。

今年初以來,全美各地汽油價格一夕數漲,不到兩週,價格漲了將近30%,人人都氣憤不平。為何我的鈔票,要去填補那些油商的銀庫?有議員要領導人對全國道歉,並且立刻調降油價,否則他今年甭想連任。說的是大快人心,但三個月後油價依然走高,敝小地至今一加崙油仍接近 $4.00。

該不該漲?各有說法,但原來油價偏低的不合理,開車用油既浪費又隨便,開大耗油車滿街跑,用電也無節制等病徵,這些基本問題卻沒人談論。為了有便宜油可用,出兵打仗都可以,真的很不合理,卻是事實。

該怎麼漲?那些人與企業受影響?後果如何?玩政治的人,肯定會考慮再四,這是他們的職業,為的是自己的利益與未來的選舉,並不是真擔心你我的生活,也不是為了什麼「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的理想。

近來,為了爭論漲或不漲,有人搬岀「碳排量」說:指出台灣人平均碳排量很高,高出全球平均值兩倍餘,是全亞洲第一,所以該以價治量。事實上台灣總碳排量在全球總量上是不到百分之一(2010年約 2.9 億公噸;全球是 300多億公噸),比起中美兩超霸差多了。根據 US EPA 的統計,2010年美國平均每人每年碳排放量(主要是 CO2) 接近 18 公噸 (相當於每人每年肩上扛 18 輛豐田房車),美國全年總碳排放量是 54 億公噸(比 1990年增加了11%),算是全球第二高。中國可是央央大國,在碳排量上遙遙領先全球,全年排放 77 億公噸,且仍持續上升。

就算全民真的減碳、少用電、少用油,也許可於 2025年降低一點(能否降到 2000年的排放量是一大疑問?),但是那些大企業,稍稍改個預算目標、生產方案,或政府機構,略微修訂經濟成長目標,就會抵銷眾人的努力。

由此看來,要解決高碳排量的罪惡,只靠漲油電價,是無濟於事。漲油電價不等於節能減碳,想一石二鳥?結果只打到空氣。要減碳節約,必須有比漲電油價更具體、更全面的方案。

油電價漲合不合理?很合理,要享受就得付費,難道想白吃白花?過去低價,不表示現在不該漲。

漲幅合不合理?不合理,沒把污染成本、社會醫療成本、氣候異常成本算入,這不僅傷害當代,更遺禍將來,有何道理等子孫來付賬?多收的錢,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為將來打算(其實若能有計畫的實施,節省下的環境傷害支出,可使每人負擔不會過高,卻能多走好幾里路)。若只是考慮油電廠與大公司的營運獲利,或是選舉規劃,來決定能源管理方案,這肯定是錯誤的思維。

油電收支不平衡,要全民分擔合理麼?當然不合理,有人超浪費奢侈, 有人超節約,怎可使用差別不明顯的費用增收法?用油用電高過一定額度的必須「多多」科徵超用稅,那些 top 1%的浪費享受,不能要 99% 的底層分擔。對低收入戶、老殘者,則應該調降油電費,由超用戶所多徵的稅補足。

UN 的 Rio + 20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大會剛結束,多國代表少不了又要簽署一份沒拘束力的文件宣告,向世人表態。這麼一場喧鬧的會議,是否能解決「永續發展」的種種問題,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育(註),控制氣候異常變化的趨勢?這可是極大的未知數,就由前述自然與能源多重災害來看,我們的前途的確相當險峻。

註:就在 Rio+20大會結束當天,世上最後一隻 Galapagos 群島特有種海龜 Lonesome George 死了,它正是許許多多遭人類侵襲殺害而絕滅的生物之一,雖經過廿多年的努力想使它傳宗接代,但都告失敗,可見生態保育工作是多麼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