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已過,聖誕佳節即將來臨,不知您的節期是白色、紅色、綠色,還是黑色?很多人想必已趕著BL__K Friday 搶購減價禮品,預備聖誕節送禮;也許有些人,還在逛街、擠在人潮中,猶豫著該買什麼。筆者過去已談過「黑色」週五的瘋狂採購行為,是對環境很「不友善」的,買賣雙方都有不可推託之責。(請參看前文:《黑色週五之熱 - Live Simple 是挽救地球必須走的路》)在不少人忙著預備過節的時期,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慶祝聖誕的源起。多年來,早已有人指出,在歷史上,聖嬰孩很可能不是在十二月廿五日出生的,甚至馬槽邊也可能根本沒有牛驢,但街上與社區裡的聖誕裝飾,仍然承襲這個「傳統」。事實上,聖誕這個日子是公元350年一位羅馬主教訂的,這與西歐一些異教傳統有關,他們認為冬至是一年白晝最短之日,很可能太陽會給鬼魔擄走回不來了,所以在日出之時,會有敬拜、慶祝與歡唱;北歐地區的人,在冬季也有類似歡迎太陽重返大地的慶祝,他們會燃起柴火,吃喝快樂;而羅馬人拜土星為神,每年十二月中到一月初都有大慶典,且盛行交換禮物,這些民間習俗,竟成了定十二月廿五日為聖誕日的原因。最近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出了一本書:「福音中的耶穌童年」,他也認為耶穌極可能並非出生於今之聖誕節。即便如此,聖誕佳節還是值得慶祝的,只是並非為了買便宜貨,也不是為了太陽復臨,卻是因為心靈喜重生,萬物慶更新,人的罪與悖逆蒙赦免,這是大好消息,怎能不歡慶呢?而贈送禮物也非不好,聖嬰孩就是天賜大禮,只是心靈與萬物都該蒙受祝福,而不是只求人心歡暢,卻使萬物受苦。既然為此佳節,年年要選購禮物,筆者在此提出七點小建議,或可有助於您的選擇,也可減輕一些負擔:1. 不要只想買名牌貨。從提包、大衣、手鐲、鞋子,到電子用具、平板電腦、聰明手機…要注意這些廠商與產品是否符合 eco-friendly 與 fair trade 標準,他們的材料來源與生產過程對人與生態環境有害嗎?尤其是電子產品,幾乎每一品牌,都會標明是否有環境與能源認證。2. 買必要的用品當禮物。不要趕新潮時髦,被宣傳廣告鉤著鼻子跑。筆者岳母以前送我們睡袋當禮物,這主意不錯,我們一家外出住宿、露營很實用,十年後都還很合適。3. 可考慮買二手回收產品。尤其是經原廠商檢驗核可修復的車子、電腦、手機等,或是買少見、幾乎絕版的的二手書…,既節省資源,又減低消費。我們家附近有一個二手書店,每年筆者都會去找些特殊小書當禮品送人。4. 買具特色的本地產品。不是超市或mall裡可買到的物品,也不是遠道而來的「舶來」品,這可節省不少運輸消耗的汽油,也減少 CO2 排放;比方說:農夫市場賣的水果、nuts乾果、蜂蜜、olive oil、 jelly果醬、手工肥皂…等。或者也可找些 uncommon gifts,可能是藝術品、裝飾品、自然旅遊…不一定價格高,而是讓受禮者,覺得有保留意義或回味無窮。5. 不須等到接近佳節才預備禮物。我們在感恩節前,遇上減價機會,給孩子買了禦寒防水的外衣,這可比以前買的外衣耐用,價格略貴,但品質好,不易壞,算是過節禮物了。6. 要想到禮品拆開後該怎麼辦。據統計,每年感恩節到新年期間,會增多 600萬噸廢棄物,包括聖誕樹、卡片、包裝品、食品、電池…等。用過了、新鮮感消失了,包裝品與廢品可有好法子回收或可妥善處理?儘量減少包裝物是上策,買一些經久耐用的物品,也可節省能資源。若非買些小禮應酬,就考慮 biodegradable 及 compostable 材質的製品,千萬別買那些有「千年不壞」之身的塑料品或合金品,它們在垃圾掩埋場裡「活」的比收禮人還長久。7. 奉獻餘錢與精力。可以把享用轉變成禮物,捐助有需要的慈善機構與個人,跳岀自己、超脫物質,好好享受付出之樂,體會聖嬰孩降生的真意。今年(2012)九月,去中國兩週,在大學生團契碰到一些年輕學子,談起歐美與中國的節期異同,他們告訴我,中國社會現在也很瘋聖誕歡慶,十二月裡有好多商業促銷,餐廳推出各種派對慶祝活動,年輕人、中年人也是瘋著買禮物,這對刺激經濟固然有好處,可是人們到底在慶祝什麼?這是基於異教傳統,還是新偶像與物質崇拜?聖嬰孩降世,為要更新人與萬物。值此佳節,願平安喜樂歸於每個感恩惜福的人,也願環境地土得到再生安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