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盯著孩子缺點 增加負面情緒 影響親子關係 阻礙孩子進步
9/26/2020


別總盯著孩子缺點 增加負面情緒 影響親子關係 阻礙孩子進步

  “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總是這樣數落。還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的優點時認為理所當然,可對缺點一點都無法容忍,或將其放大。為什麼家長看到的總是自己孩子的缺點?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表示,造成這一現象主要與家長的心理有關。第一,攀比。很多家長習慣以孩子為中心,極度重視成績,直觀的衡量標準成了家長們溝通育兒心得的談資,由此產生嚴重的攀比心理。第二,焦慮情緒。發現孩子的不足時,家長內心非常焦慮,希望通過關注缺點促使孩子改進,同時也借不停嘮叨緩解焦慮。第三,負面資訊選擇性關注。人對負面資訊天生敏感,面對孩子時,會不經意地關注自己認為不好的一面——孩子愉快玩耍的場景成了“吵鬧”、有進步的考卷依然“錯誤百出”。第四,投射。為減輕內心不安或自我懷疑時,人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的弱點或不能接受的特質轉嫁到他人身上。父母看到孩子某些問題十分生氣,深究起來,可能是家長無法接受孩子身上投射出來的自己的某些特質。

  楊雄認為,家長如果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看,或將其放大,會帶來很多問題。

  1.孩子負面情緒增加。家長長期的批評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他們產生自卑情緒,讓孩子產生“爸媽更喜歡其他孩子,不喜歡我”的心理,不安全感上升。

  2.讓缺點強化。父母對孩子的優點進行表揚,孩子受到鼓舞,在正向情緒引導下願意重複這種良好行為,這種行為結果叫做正強化。相反,放大孩子的缺點,並反復強調,諸如“你在學校怎麼學習的”“你怎麼又犯這種低級錯誤”,這些負面話語會形成負強化結果——即孩子不僅不會改,反而會強化這種狀態。

  3.阻礙孩子進步。家長的選擇性關注會讓他們錯過孩子成長過程中好的部分,比如孩子拼積木時展現的創造力、玩耍時優秀的表達能力等,家長的偏見讓孩子感到不被認可,認為自己的進步沒被看見,也不受重視,從而可能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性。

  4.影響親子關係。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家長的某些話語很容易傷到孩子,輕則導致壓力大、精神不佳,重則影響親子關係、讓孩子“破罐破摔”。

  “孩子就像一本書,不要總是草草翻閱,只要耐心閱讀,總會發現其中的驚喜。”楊雄表示,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要有一些技巧。

  做鈍感力的家長。與張揚激進相反,“鈍感”強調的是內心的平衡及與他人和諧的相處。教育孩子時,不要千方百計找問題和翻舊賬,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參與其他家長之間的攀比。

  多鼓勵少指責。建議家長“三省吾身”——看到孩子擅長的事情了嗎?看到孩子身上的激情了嗎?看到孩子的進步了嗎?孩子擅長才會有激情,才會喜歡做、經常做。想批評孩子時,先關注他的優點,用樂觀積極的心態與孩子溝通,減少嘮叨、埋怨等負面行為。

  更新育兒知識。很多家長在育兒方面都在沿用過時或錯誤的觀點,例如“棍棒出孝子、成績決定一切”等,這會嚴重影響家長的思維。家長也需要與時俱進地更新育兒知識,常和孩子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認識自己的不足,做出積極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