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三常」(三)

織網的人
11/14/2009


從約伯記、箴言與傳道書看智慧
 傳道書的內容

      相對於箴言中的因果觀,也就是善有善報;傳道書卻作出了質疑甚至否定。作者不斷用「虛空」二字來描述現實的人生,歸納作者的觀察,包括以下幾點:

¨           享樂不能帶來滿足 (1:12-2:26)

¨           人不能掌握明天 (3:1-15)

¨           世界缺乏公平 (3:16-22)

¨           金錢不能帶來滿足 (5:9-19)

¨           神是測不透的、死亡是肯定的 (9:1-10 )

¨           年老和死亡 (11:7-12:7)

      但是傳道書卻有以下三個特點:[1]

A.    它將現實分為兩個範疇,屬天和屬地。作者用「日光之上」、「日光之下」來代表在天上和在地下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B.    它將肉眼所見與信心之間做出區分。如傳1:14“我見日光之下”但在2:14卻說“我卻看明…”。作者自己也在不斷的自我反省、觀察、思考、探索著。

C.    它帶領我們面對生命中的無常;然而卻不斷勸勉我們要有信心和喜樂。

      傳道書中的傳道者,雖然充滿了智慧的話語,但是他卻對智慧本身提出質疑。傳1:17-18“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因為智慧不能改變現實,並且智慧增加憂傷。智慧只能分析、觀察;卻不能開藥方、解決問題。智慧本身不能滿足人心靈的需要。[2]

      傳道者知道喜樂不在於作樂的人生(2:1-11);人不能在生活中找到有永久性的東西(2:12-23); 而且人只能在神裡面找到喜樂(2:24-26)。同時:

¨           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之下,一切都有定時(3:1-8)

¨           當看人生是神所賜的使命 (3:10-11)

¨           勞苦是有其目的:使人受經練 (3:10)

¨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3:11)

¨           人雖不能參透宇宙中的奧秘,但卻有終極的永恆的觀念(3:11)

¨           人當在勞碌人生中喜樂行善 (3:12)

¨           人雖不能改變現實,但仍舊要敬畏神 (3:14)

      傳道書並沒有忽視這個世界墮落與充滿苦難的現實,它提醒我們正視今生的虛空與無常,但卻提出一個不變的原則與結論:敬畏神!傳12:13“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或作:這是眾人的本分)。”這完全是「以信為本」的探索和體驗的成果。

 

結論:

      箴言、約伯記與傳道書這三本智慧書看待人生的角度都不一樣:箴言是在正常生活中尋找處世的原則、約伯記是在苦難人生中尋找神的同在;而傳道書是在空虛人生中尋找存在的意義。分別代表了人生中正常、反常與無常的三個層面。可是這三本書對於人生問題的答案、對於智慧的結論,卻是驚人的一致:敬畏神!

¨           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           28:28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

¨           12:13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或作:這是眾人的本分)。”

   在箴言中,宣告宇宙中有蘊藏的定律應用在自然界和人類中,智慧人尋找這些律並且遵守這些律導致生命的和諧。在約伯記中並不排除在世上苦難的問題,人雖然測不透,但神是按祂的主權作工;並且人不應只是因祝福而信祂,人更是因什麼都沒有時才會珍惜神的同在,這遠比物質上的賞賜更加重要。尋求神的同在也是面對苦難唯一的出路。傳道書的結論是人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更無法明白生命的奧秘,但是敬畏神是人的本份,神會按人的行為審判人;並非一定要得到物質上的祝福(因傳道者已證明這只帶來虛空)

      因此,無論我們是處在人生中正常的階段,或者是在反常苦難的光景裡,又或是感嘆生命的無常;這三卷智慧書都給我們指向同一個出路與答案:敬畏神! 這是面對一切人生問題的關鍵。

 



[1]21世紀聖經新釋》•陳惠榮主編•2000年•福音證主協會•P.643

[2]《超越虛空傳道書中盼望的信息》•赫戴維著•1982年•美國活泉出版社•P.13-14


相關訊息
人生中的「三常」(二)
人生中的「三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