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但不刺傷對方

施以諾
12/2/2017


  有個年輕的牧師,因為希望促使大家能更多的投入基督信仰活動,便在周日講道時激昂地說:「人不要非得等到低潮、落魄,沒人要了,才想到要來到耶穌面前,要懂得在平時就常來到耶穌的面前。」雖說是出於善意的勸世言論,但好巧不巧,當天台下有個男子是第一次來到該教會,他剛好因為失業,而希望來此找尋心靈的慰藉,但牧師在台上所說的「沒人要」那三個字卻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對正處於失業狀態的他猶如二度傷害;那天,那位男子一語不發的走出了教堂,從此,他再也不願踏進教堂半步。牧師有惡意嗎?沒有,但多加「沒人要」那三個字著實傷到了人。

 

    台灣也曾有位政府高官,希望大家能多關注某少數族群在社會上的權益,出於善意,便公開說出「我們比他們聰明,所以應該多幫助他們」那般的呼籲言論,豈料此番言論不但引起社會一片譁然,更令該族群的人大感受傷,甚至許多屬該少數族群的藝人原本向來不過問政治,但也都站出來表達對該政府高官的不滿。平心而論,那位高官的言論應是出於善意,但出言比較大眾與待受助者之間的資賦,卻反而對該少數族群的自尊或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

 

  許多人在社會上都想仗義直言的幫助別人,或是講一些可以使對方得著幫助的話語,也許我們所講的話都是對的,但需切記,華人有句話說「不時嗟來食」!我們固然應該幫助別人,但更要小心在過程中別刺傷對方,否則將會落入我們自以為所講的言論對聽者應是美好的「心靈糧食」,但在聽者耳裡卻猶如「嗟來食」那般令人們反感。

 

  幫助、但不刺傷對方!幫助別人時,話語中少去一些不必要的優越感指責或比較,才能發揮正向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