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气短:他們的后代為何不爭气?

朱易
2/8/2007


 
以色列王國的初期歷史中,有四位重要人物,祭司以利,士師撒母耳,掃羅王,大衛王,對這些人物的評价已有定論,但對于他們的下一代以及他們是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則有不少爭論,值得我們來討論一下。

以利有兩個儿子,都是祭司,但他們在殿中搶奪百姓獻給神的祭物,在殿中胡作非為,以利勸他們,他們也不听,神斥責以利是尊重儿子過于尊重神,因而以利家的后代遭受詛咒,以利以此也背上教子無方的罪名。

撒母耳也有兩個儿子,當撒母耳年紀老邁時,撒母耳就立這兩個儿子代替他作士師,士師有行政,司法的權力,撒母耳的儿子利用職權,貪贓枉法,枉屈公正,結果以色列民逼宮,要求撒母耳交出權力。

不過圣經并未記載有神責備撒母耳的經文,有人就認為不能說撒母耳是教子無方,原因有二,一是神沒有像責備以利那樣責備撒母耳,說明他的兩個儿子所作所為与撒母耳無關,二是撒母耳的兩個儿子已是成年人了,他們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老實說來,這兩條理由十分有道理,也算站得住腳。但仔細一想,以利的兩個儿子也是成年人了,那么為何他的儿子的罪又要算到他的身上?至于說神未責備撒母耳,也不能表明撒母耳就沒有錯,因為圣經中有許多人和事,神并沒有責備,但學者都
同意,神沉默不語時,并不表明神是贊許的,更重要的是撒母耳如同以利一樣,失去了政權。因此如果以利在對待下一代有錯的話,恐怕撒母耳也不會毫無職責之處。


另一個人物大衛,可圈可點之處就更多了。他的長子暗嫩對親妹妹施暴后,大衛听了報告后,雖然大怒,但卻毫無作為。以大衛的智慧,果敢和充滿神的靈的特性,竟然對這事不采取任何行動,是令人奇怪的。

圣經未因此事責備大衛,同樣,暗嫩是成年人。按為撒母耳辯護的理由,既然暗嫩是成年人,神也沒有責備大衛,那么大衛就沒錯了。恐怕這很難服人。

大衛沒有懲罰暗嫩,他的三子押沙龍倒下了手,手刃暗嫩,結果呢?大衛最后還是原諒了押沙龍,又把他迎進宮中,結果埋下了后來兵變的禍根。

撒母耳,大衛算得上一等一的英雄,對于以利,從他能把撒母耳撫養成人,培養成材,最后還成全了撒母耳來看,以利也是心胸寬廣,慈愛和謙卑,但他們的后代為何如此不爭气,還為他們的家族惹來大禍。這些錯的根源在這些已成年的子女上呢?還是在他們的父親上?

如果說這些成年人子女一點錯也沒有,是說不過去的,但我認為他們犯錯最大的根源在于他們的父親。不過這個錯誤不在于是以利,撒母耳,大衛教子無方,老實說,儿子已是成年人,如何去教?

這個錯誤在于他們的私心上,他們不懲罰他們犯錯的儿子,不是因為他們不能管教,而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這個苦衷就是手中的權力的傳遞。

以利的兩個儿子在殿中胡作非為,如果以利撕下親情的面子,就得執行大祭司的職權來,那就得把他的兩個儿子的祭司職務給取了去,將他們赶出殿去,那么以利身后,職務傳給誰?

圣經記載: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兩個儿子做士師,顯然撒母耳想在身后將權力交接給他的儿子,而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時的理由,正是害怕撒母耳的儿子接受權力。如果讀士師記,知道在王國之前,士師是以色列的最高統帥,但這個職務并非世襲
的,通常是由神挑選,都是身怀絕技,武功高強之人,而撒母耳的儿子呢?圣經并未記載他們有任何過人之處,撒母耳立他們為士師,顯然是出于私心了,而當他的儿子不行他的道時,他也就無法去管了。

大衛也犯了同樣的錯。暗嫩是長子,是王位的繼承人,如果他處罰暗嫩。則暗嫩必然無法在繼承王位,大衛因而只能甚怒,卻不做任何事。

圣經中沒有原拿八的妻子亞比該所生二王子的記載,估計早就去世了,因此暗嫩一死,三子押沙龍成王位的繼承人了。大衛也許最后是因為大衛王朝的繼承而原諒了押沙龍。

押沙龍十分俊美,又深得民心,大衛一開始的冷淡態度,也許是故意做給臣子們看得,免得大家議論。其心底里還是希望押沙龍繼位,說這話是有根据的。例如押沙龍在京城門口自行攔截向王告狀的民眾,并自行審判,還以王的規格為自己預備馬車奔走于京城,大衛不可能不知情,但大衛竟不發一言。那么為什么押沙龍還要反叛呢?我在《叛臣逆子》中有論述。

可見,以利,撒母耳,大衛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為了權力的繼承,以為忍小錯,成大業,誰知,反而因小失大,失去了和平,也失去政權。

值得一提的是大衛,他的王朝能傳下來是因為神的應許,倒不是他的英明,到了王朝三世,以色列還是分裂了。有意思的是,在王國初期四個人物中,掃羅是個反角,但他的儿子約拿單卻是個完美的英雄,說掃羅教子有方,是說不過去的,掃羅還兩次要殺約拿單呢。那么為何掃羅有好儿子,卻無法延續他的王朝呢?請參考拙作《懦弱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