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情緒多留些空間
3/3/2018


給情緒多留些空間
文/陸汝斌
現任成大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曾任三軍總醫院精神部主任

的情緒常會有波動,且有它自然的波幅。有的人天生是樂觀的,有的人則比較悲觀,從樂觀到悲觀之間的整個大範圍內,都可以說是正常的情緒。有的人個性毫爽、交友廣闊;有的人卻喜歡一個人到海邊釣魚,獨自下下棋等,這是個人的生活型態不同,無關乎正常不正常。毫爽善交際的人可能在需要靜下心來的時候,卻靜不下來;喜歡獨自垂釣的人雖能靜下心來,但在人際交往上,卻不很理想。兩種人各有他們的特色,並沒有誰正常或誰不正常的區別。

即使是在這個正常的範圍內,情緒也會有週期性的波動。無論是天生樂觀或天生悲觀的人,他們的情緒會每隔二十八天左右呈一個週期性的起伏。在這二十八天當中,有七天是情緒平穩的,再七天是較高昂,又七天是平穩的,再七天是較低落的。所以,我們要能夠接受自己有情緒波動這件事,認識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遇到自己短暫而莫名的悶悶不樂、鬱鬱寡歡,無需緊張害怕,也不必去看醫生治療,它自然會過去;情緒的波動就好比我們坐飛機到遠的國家去,會產生時差一樣,是很自然的。

但人的情緒波動時間若是過長,如高峰期二個月、低潮期三個月,這個現象就是不正常的。情緒的高低起伏太大,從極度的樂觀變為極度的悲觀,這樣的現象也不正常。例如有個人在兩個月當中,覺得自己精力十足,好像不需要睡眠一般,他的創意源源不絕,意念豐沛,好像自己能克服萬難,精力永不耗竭一般。然而,接著兩、三個月,他又覺得自己從前所做的都錯了;從前做出來的東西,現在看來都像一堆垃圾,毫無希望。像這種不正常的現象若是維持了一段長時間,就需要調整一下。在精神醫學上,這種情緒的調整並非太難,找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往往可以給你很好的幫助。

我們有情緒波動,別人也會有情緒波動,在一個群體社會中,我們怎樣接受彼此間會有情緒波動的事實,而與人維持平和的人際關係呢?

通常在團體中,對於一個較親近熟悉的朋友,你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對他直言,口頭上冒犯之處請他多諒解即可。然而對於較不熟悉的朋友,我們仍然可以掌握一個原則:就是對別人的要求,不要做太多的承諾或決定。同樣的,我們也要了解別人會有情緒的波動,如果你發現某天你的上司或屬下,表現很不對勁,很可能他正處在情緒低落中。有時你向上司或屬下要求某件事,他的反應不如你預料的那麼欣然同意,也許他在情緒低潮中,過兩天你再拿同一件事和他溝通,他也許就很樂意接受。所以,當我們接受別人也有情緒波動的事實,常常就可以化解一些不必要的挫折。

我們既然知道自己會有情緒的波動,因此在安排時間表時,就要給自己多留點彈性的空間,若是將時間排得滿滿的,遇到自己情緒低落時刻,就毫無緩衝的餘地了。現代人的一個危機就是想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把一天的時間表擠得滿滿的,不容許自己有絲毫的差錯。事實上,我們是人,不是機器,當我們身上有一個小螺絲不對勁時,很可能整個人會停擺。所以,我們應當在做計劃的方式上,給自己留一些緩衝的機會;例如,在定一天或一週的計劃時,可以將當天或當週要完成幾件事的目標訂下來,但不需要擬定幾時幾分要完成何事,一分不差的去執行。若發現自己當天有點懶洋洋時,可以將自己當天的時間表稍微挪移一下,給自己更多緩衝的時間,更多紓解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