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庄人文與生態體驗 -- 森林大學研習訪學
11/7/2014


森林大學的人文與生態關懷

今年(2014)暑末,有機會與另一半再來到苗栗參與鄉村服務,和國小及國中學生在頭屋教會相處了數日,也與客家鄉親及原住民朋友們在獅潭「森林大學」共聚幾回,經歷寶貴。

田園頭屋的故事

鄉下孩子們都活潑好動,相當純樸,臉上總掛著慧詰的笑意,對我們這些外來客人,也大方接納。他們部分來自不完整家庭:單親、外配媽媽,或父母入獄、隔代撫養、家暴等,所以在品格與課業上有障礙。

兩年多前,ㄧ位由美國回來投入頭屋的田牧師,在這花了許多精神,她像牧羊人尋找走丟的小羊ㄧ樣,到學校、家裡、街頭、7-11,去找尋這些孩子與他們的家 人,關心探訪,開放教堂,耐心陪伴,每個禮拜既要輔助功課、又要淳淳善誘改正行為偏差,還找人開音樂課、教樂器、學英語、安排青少年週末的活動等。我們兩 年前曾來過(參見《客家鄉的歌聲》),體驗過鄉村服事的不易,這一年來,也促成兩隊朋友陸續來到,在此與小朋友、年長者共處一段時日。

這次遇到幾位兩年前曾共處數日的小孩,轉眼間都已是高一與國中生了,在田牧師的關懷與媽媽的愛心下,她們找著了自我,發揮了天賦,在青少年群體裡成為 leaders,帶領大家一起唱詩讚美,也幫助其他孩子們成長,我們真為他們高興。

於此同時,心中也滿著黯然,因為另外幾個過去陪伴過的孩子,卻因家庭變故或祖父禁止、或受到社會引誘,而失落了,有的甚至步上有前科家人的老路,成為問題社會的問題,令人惋惜!

詢問田牧師要怎麼幫助這些弱勢家庭?答曰:「要人肯花時間。」可惜,願意從市區或附近都會來鄉下服事的人無多,能偶一為之者或許有,要長期服務的卻絕少,那 些海外來的過境「候鳥」,雖然有心,可停留三週半個月,有精神鼓舞作用,卻難救近火,即使如此,仍然值得參與,在有需要之處,燃起ㄧ盞燈,遠遠勝過十億善 款。人是否可捨棄觀光旅遊?與其走馬觀花看熱鬧,製造問題,不如進入鄉間體驗人生,走入生命的深處,明白煩囂都會的背後,是付出怎樣的代價。其實,鄉下與都會距離不遠,關懷僅是一心之遙。



(頭屋教會孩童活動)



(關懷僅是一心之遙)

山地獅潭的鄉愁

離開頭屋,來到鄰鄉獅潭,受彭神父的邀約,十月四日參加「森林大學」的「看見&光耀獅潭」論壇。陪著遠道而來的鄉親們歡聚(很多人祖籍在 此,卻遷往大城了),ㄧ面回憶過去六十年的時光,ㄧ面探討著聖方濟關心弱勢、與萬物合一、追求和睦的精神,藉此期許獅潭,不要隨流消退,要成為煩囂社會的淨土。大伙們在山腳下田園邊搭蓬,唱詩舞蹈,ㄧ起禮讚天地主宰。



(紀念聖方濟慶典)



(獅潭歷史回顧)

我們趁著早晨空檔,走訪了獅潭新店村老街,來到劉府彭城堂,在ㄧ棵有百餘年的老龍眼樹前,回憶著ㄧ百四十年前,加拿大籍宣教士馬偕醫師,曾在此樹下為 鄉民看牙行醫,並建立了獅潭教會,如今教堂已經翻修,聳立山邊。馬偕名言 "rather burnt out than rust out"(寧願燒盡,不願朽壞),刻畫在牆上,此話是對每個人的提醒。

次日晨,聆聽著山邊水泮的野鳥清唱,觀賞著水裡的游魚荷花,薄霧中,漸漸融入安寧的環境裡。未及早餐,就往公館進發,在聖殿裡再次與兄姐們共同體認聖方濟的捨己、分享、關懷、融入自然的生命。

海濱後龍的哀怨

午後,彭神父帶著我們,陪伴幾位朋友,來到後龍,繼續森林大學的學習活動:「好望角蕃薯園」的自然生態體驗。「海岸環境保護協會」翁理事長也是蕃薯園園長接待我們,帶我們到海邊學習認識特有的潮間生態、先民捕魚設置的「石滬」(現遺存最後兩區),還見到有百萬年歷史的貝殼化石群等,翁弟兄熱忱洋溢的為我們解說,告訴我們許多鮮為人知先民的故事,包括沒廁所紙以前,怎麼用某種樹葉解決問題。



(距民宅太近的三大風車)

在這些特有的生態人文景觀之外,讓人難忘不安的卻是頭殼上三座碩大的「瘋車」,發出擾人的噪音。其實,在山丘上可遠望著在海水與岸間ㄧ長排的風車,它們距岸 邊可能數百米,距最近的民宅少說有兩三浬路,對景觀與居民生活干擾甚低,可是這三座在山丘上的「瘋車」就大不同,它們距附近民房不到三百米,且正在遊客觀 賞海岸風光的動線旁,其中之一就站在最佳觀望點上。這天是週日,有大批來海邊親近自然的朋友,數百上千人不停的進出穿梭在各景點間,與我們一起到的,有ㄧ 車外籍留學生,大約五十人,有不少人對這三個突兀的「巨輪」指指點點,詫異為何竟建築在此,既擾人又不安全。



(觀景動線旁的巨輪)

在北美,加利福尼亞可算是最早發展風力發電的地區,早在上一世紀八十年代,就陸續在北部荒山開始建立,後來延續到中部谷地與南部沙漠區,如今可能已有近千座 各式風車,發電總量超過 5800 megawatts ,可供 40 萬戶住家一年使用,約佔全州總發電量 5%以上,目前仍持續發展中(加州太陽能發電目前與風力相當,也達到 5800 megawatts,目標是在 2020 年全州 33% 電量來自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以北加 Altamont Pass 荒山上的風車為例,因遠離居民區,最近的農場可能在五英哩外,噪音與安全性不是問題。風車區建立後,經此山區又開建了 580 號高速路,我們也曾數度經過,行車噪音遠超過風車噪音。在北美與歐盟,設置風車ㄧ般定規是:大風車不得在民宅區域 1.5 公里內,小型風車限制略寬,不能在 600 公尺之內,在民居內噪音量需低於 40 dB (分貝)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ISO and WHO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noise)。



(北加州山上的風車)

好望角山丘上那三個巨大轉輪,距民宅不到 300碼,噪音使居民們日夜難安,不少人罹患憂鬱症,這豈不是領導同志忽略人民健康造成的?幾世代住在這社區的善良鄉民,是不是被逼的不得不上訪?向縣太爺「劉青天」攔路陳情,還差點給衙役揪進大牢裡;向黨中央喊冤,竟是官大衙門深,誰管小老百姓?這三個瘋車硬是屹立不動。

我們ㄧ行人與「台灣生態學會」的蔡老師及「美化環境基金會」的姜老師在蕃薯園會面,他們提到由於政策偏差,導致好幾個特殊生態遭到破壞(如:屏東萬巒五溝水 湧泉溼地),台灣因此又失落了一角;我們進而討論如何落實聖方濟精神,使之能在台灣這功利掛帥的社會裡有點影響?進而使人能對人、對自然生物多點尊重?如何能在這紊亂的環境裡,不賺黑心錢,少吃噁心的食物,免於過著不安的日子,不變成「東亞病夫二世」?

萬家燈火時分,告別好望角,也揮別「森林大學」的好男好女們,踏上歸途,惟願祝福能臨到偏鄉。



(好望角海濱的貝殼山)

註: 「森林大學」在彭神父與志工們努力下,已八個年頭了,每年四季,在不同地點都有論壇研討,平時也常在山崗水泮,連結各地特色團體,舉辦多元鄉野教學活動。 彭神父常自掏腰包,邀請都會裡的智士,帶著鄉下社區民眾參與,有老有小,有壯有弱,他將生態教育與社會關懷作了美好結合。



(140年前宣教醫生馬偕曾在此樹下給獅潭鄉民看牙病)